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读书 长征,一部威武雄壮的英雄史诗  抚慰躁动的心灵 天高云淡     手执书卷 心如甘露 教师书架 对人生终极问题的思考 书要“立体”读

第8版:读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读书
08
【书话聊斋】

手执书卷 心如甘露

□ 冯娟

我准备建一个公众号,专门介绍读过的好书、喜欢的作家以及与阅读有关的体悟。做一个决定其实是一瞬间的事情,但要把一件事情真正做好,却需要忍耐、执着、持续推进的勇气和毅力。如同打一场战役,我虽然没有必胜的把握,却愿意放手一搏。

身边也有喜欢阅读的朋友,大家偶尔坐在一起分享心得,总会得到一些启发。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件很私人的事情,但共鸣和呼应却如自遥远之地传来的回声,让人觉得温暖、不孤单。亦如走夜路,虽然周围漆黑一片,仍能在极目处看到星星点点的灯光,其扑面而来的生活气味和声息足以让人瞬间热泪盈眶。当然,亦有最好的情况,大家对某一本书或者某一位作者有相同程度的热爱,交流起来精神上便有来往的火焰,内心便会得到幸福满足。

我的阅读亦曾受益于别人的推荐。那些在后来深深打动我的书,也曾在别人的心灵里激起过涟漪。如魏小河推荐的梅·萨藤的《过去的痛》,祝勇先生推荐的萧红,展华推荐的舒国治的《理想的下午》和妹尾河童的一系列作品,还有我自行在其他作家的作品中因循指引找到的阿兰·德波顿、肯·威尔伯、博尔赫斯、索尔仁尼琴……在这个看似散乱无规则的阅读版图中,其实暗藏一条深刻清晰的路线,那便是发自内心的热爱。

少时我便迷上阅读,被书中精彩曲折的故事和荡气回肠的人物情感世界吸引,常常读得废寝忘食。但因书籍来源有限,一本掉了封面的《隋唐演义》都能被翻很多遍,那个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间书房,里面有看不完的书和永不落幕的剧情。后来,梦想照进现实,我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书房和上千册藏书,但阅读的时间却被挤压成了薄薄的一片儿。日常的劳作、人情的往来、家务琐事的处理、孩子的照料,当焦头烂额地忙完这些,端杯热茶走进书房,翻开书页,那感觉无疑是走进千里沃野,令人忘忧。

理想的阅读是为心灵开启一个向内的空间,以求吸纳体验未知的美好。曾有朋友说,你读的这些都是消遣读物、文学作品,你可以选一个主题,建立自己的框架,有系统地读下去,进而获取心得。或者,也可以就某一类作品认真研究,有自己的观点。我理解对方的意思,亦理解他为我长远进步的好意,但阅读于我,就如很多人爱打牌一样,纯粹是为了心里的愉快,无法割舍。鲁迅先生曾有一段著名的将读书与打牌相比较的话。他说:“我想,嗜好的读书,该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牌有怎样的有趣呢,我是外行,不大明白。但听得爱赌的人说,它妙在一张一张的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知识的,但这些倒都不计及,一计及,便等于意在赢钱的博徒了,这在博徒之中,也算是下品。”短短几句话却精准微妙地道出了读者的心声。而文学更多来自挫败,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挫败。挫败中那幽微曲折中的痛苦,是我们此生的功课。如果不阅读、不了解,我们又如何真切地理解别人、理解他们的痛苦和沉默呢?

人生短暂,而艺术无涯。能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发现自己喜爱的作品、有共鸣的作者,亦是一件幸事。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体验此生永远无法抵达的千万种人生,分享别人心灵深处或幽暗或光明的景观,去掉各种无明和执念,从而活得更谦逊、更真诚、更悲悯、更有人味儿。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