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三味文摘 邹平鹤伴山风光    “大禹治水”还需证据 《围城》中的“巨婴” 睡眠不足改变大脑活动 开放是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必由之路 梁实秋在山大开启译莎之门 为什么60分是及格线  “四大名著”适合孩子阅读吗? 周总理教我写时政新闻

第8版:三味文摘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三味文摘
08

“大禹治水”还需证据

□ 郑晋鸣 李薇

“大禹治水”究竟是民间传说还是历史事实?近日,由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吴庆龙教授带领的一支国际研究团队,在美国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文章《公元前1920年的洪水暴发为中国传说中的大洪水和夏朝的存在提供依据》,在学界引起轰动。

2007年,吴庆龙带领研究团队前往青海省循化县进行地质勘探,在黄河上游积石峡和循化盆地中偶然发现古代湖床沉积物。他们推测,上古时期积石峡附近曾发生大规模的山体崩塌,滑落的山石堵塞了黄河而形成堰塞湖,而这些古代湖床沉积物,正是堰塞湖存在的证明。经层层论证,他们认为堰塞湖最终会没过坝顶,并迅速形成溃坝大洪水。

在考察过程中,研究团队意外发现,洪水直接冲击的官亭盆地范围内有一处属于齐家文化时期的喇家遗址。“这帮助我们进一步精确了洪水发生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920年左右。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夏朝的建立与大禹治理洪水是紧密联系的。”吴庆龙假设,如果这场发生于积石峡的史前洪水就是传说中大禹治理的洪水,那么关于夏朝的建立时间将有一种新的推测:公元前1900年左右,比历史学界所认为的建立时间要晚170年。

“从地质灾害学、地质工程学角度去研究历史问题,这个思路很巧妙!”中国矿业大学董青红教授说,“但说到底也只能证明上古时期发生过一场骇人的大洪水,至于能否证明‘大禹治水’属于历史事实,还有待验证。”

(摘自2016815日《光明日报》)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