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班主任 一生只为一份爱 让学生有自己的位置 将计就计效果好 批评学生要和风细雨 用爱心温润“问题学生”的心田 “班级信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班级管理工作用心更需用脑

第4版:班主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班主任
04
【班主任风采】

一生只为一份爱

——记青岛市福州路小学班主任王雪红

□ 本报记者 李晓

王雪红与学生们亲切交谈。 富舟/

在青岛市福州路小学有这样一位班主任:在学生眼里,她是最有活力、最具亲和力的班主任,学生跟她无话不说;在家长眼中,她是一位富有智慧、可信赖的班主任。她就是该校六年级四班班主任王雪红。

王雪红1989年毕业于青岛师范学校,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已经工作了27年。27年来,她一直谨记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诲,爱自己所教的每一名学生,爱自己所从事的教书育人工作。27年,岁月带走了她的青春,却带不走她对教育事业的眷恋;27年,时间改变了她的容颜,却改变不了她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在教育教学岗位上,王雪红与自己所教的每一届学生都成了知心朋友。她常常问自己:假如这些学生是我的孩子,假如我是孩子,我将如何以待?所以,她从不敢怠慢自己的工作。每天清晨,她早早来到学校,和学生一起整理教室,做各项准备工作;下课了,她和学生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及时掌握每名学生的学习、家庭情况;放学后,她及时与家长交流,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好学生。

王雪红在工作中对待学生真诚热心,学生也最听她的话。课堂上,有的学生坐姿不端正,她不厌其烦地走到他跟前帮助他纠正姿势;有的学生学习退步了,她立即找其了解情况,寻找对策;有的学生情绪不稳定,她与其倾心交谈,打开学生的心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王雪红努力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真诚地关心学生,热心地帮助学生。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级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王雪红按照学校要求开展了以“建设班级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制定班级公约和小组公约,让学生在民主、自由的氛围中制定符合自己情况的条约。班级文化建设使学生在学习、卫生、纪律等方面均取得很大进步。

王雪红还特别注重班级书香气氛的营造。她所带的班,学生乐于看书、善于读书,把书籍当作精神食粮,读课外书成为学生们的兴趣和习惯。她带领学生开辟了班级读书角,制定了读书公约。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又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借书、还书等遵守公德的好品德。

王雪红长期担任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除了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外,还和学生建立起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课上,王雪红是学生们尊敬的师长;课下,王雪红是学生们可信赖的朋友。临近毕业的日子,班里大多数学生都依依不舍,分别的日子总是充满伤感和思念。回想与学生们一起走过的匆匆岁月,王雪红觉得最珍贵的是:课前3分钟,师生一起诵读《三字经》和《弟子规》;课上,师生一起读古典名著,论古今英雄……学生们的侃侃而谈常常让王雪红引以为豪。

王雪红深信,爱是一种传递,教师真诚付出,收获的必定是学生更多的爱。感受学生们的心灵之语,是她最快乐的一件事。

王雪红所带班级被评为“福小最美班级”、“市北区优秀班集体”。王雪红也获得了“市北区优秀班主任”、“市北区百名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2014年,青岛市“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报道了王雪红走进学生家庭为学生排忧解难、和家长促膝交谈的事迹。她的工作得到了学生、家长的高度认可。逢年过节,王雪红都会收到学生和家长打来的问候电话、发来的祝福短信,那是她最幸福的时刻。王雪红说:“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和行为去感染学生、去爱学生,工作才会取得更大成绩。”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