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课堂情境创设的四个维度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知识不再单纯地依靠教师的传授获得,而是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自主构建。课堂教学情境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环节,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更适合情境教学的土壤,全面应用之,对深化政治课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堂好的思想政治课应该架起理论与现实间的桥梁,教师更应格外重视情境的创设,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让思想政治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
情境的创设应把握趣味性维度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他就会去主动追求探索。同样,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驱使他深入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把注意力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应该是教师创设情境时应把握的第一个问题。就政治课教学而言,教师可以设计诸如哲理故事导入、设疑导入、讨论导入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参与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例如,在学习《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节时,我通过2015年暑期热映的影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进行导入。由于该片轰动国内外,早已成为全民热议的文化现象,所以很容易找到学生的共鸣点,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以此,可以顺利引入下一环节,从文化创新的角度与学生探讨影片成功的原因,学生不自觉地就把枯燥的理论融入鲜活的文化生活中了。
情境的创设应坚持一贯性维度
政治教学中,教师有时会运用大量图片、文字或多媒体材料来说明理论问题。诚然,从材料中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教学效果。但是,如果教师所用的材料过多,将大量课堂时间用于图片欣赏或事例讲述,就占用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时间,喧宾夺主,达不到运用材料的目的。一般来说,课堂上使用的情境材料以一个为最佳。提倡一个材料反复使用、一个情境贯穿始终,要在情境的不断推进中自然呈现问题、不知不觉地完成教学目标,力求让情境材料发挥最佳效果。例如在《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中,我通过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后并没有抛弃这个情境材料,而是通过深入剖析该影片的创作过程,引导学生不断探究创新的途径。
情境的创设应坚持多元目标维度
新课改把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密切联系,密不可分。教师在情境创设过程中应正确整合三维目标。知识是基础,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育内化的结果,能力是连接二者的桥梁,三者不可偏废。例如在《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中,我回顾了过往中国动画电影取得的辉煌成就,对比近年来《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影片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冲击,再到近期国产动画电影痛定思痛后的崛起,让学生产生危机感的同时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了学生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信心,增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种情境的创设既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又升华了课堂内涵。
情境的创设应具有开放性维度
开放性情境问题是一种探索性问题,让学生并不能完全依靠所学知识或模仿教师传授的某种方法马上就能回答,而是要求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善于打破常规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使思维活动具有独创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较好地创设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灵活多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发散性思维,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讲授中,最后我设计了一个回归生活的环节:假如今年学校的元旦晚会由你来做总导演,你想通过哪些途径让晚会充满创意?学生们通过合作探究,总结出了诸如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以往晚会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往届晚会的成功经验或者通过网络借鉴国外学校的成功做法、发动同学集思广益、运用现代声光电技术等手段,激发了创意的火花。
此外,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色彩、动画、音效等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课堂提问时,对学生的回答我常用鼓励性的评语,诸如“很好”、“有创意”等,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要对学生全盘否定,以激励学生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