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板电脑构建充满活力的品社课堂
在开展数字化“一对一”教学研究的基础上,2013年,平板电脑以其便携性、触控技术的易操作性、精确性等优势走入了品社课的课堂。
把握教材,创设互动课堂
以生为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鲜明主题和核心理念。例如,我讲《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一课时,课前在乐教乐学平台上发起活动“说说我家”,要求学生在平台中发布家庭生活照片,并介绍自己的家。接着,他们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学习、交流、互动、讨论。我也加入其中,分享学生的喜悦之情。在课堂上,因为有了课前的充分准备,学生们都抢着介绍自己的家,让别人来了解。让学生始料不及的是,我亮出了自己家的幸福照,并且与他们坦诚地交流。我的举动把“说说我家”活动推向了高潮。
着眼于素材,创设人文课堂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把思考的权利、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表达思想、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
比如,在“平板电脑班”教学《我爱我的家》一课时,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小组,每个小组有6人。然后,让学生开展讨论:“我们怎么做,才能使爸爸妈妈少一点儿烦恼,多一些快乐呢?”大家七嘴八舌地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几个小组长用平板电脑记录下来,并且发布在网络平台上。教师利用网络环境,以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做,营造了宽松、民主的氛围,从而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立足活动,创设生活课堂
只有来自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不是表面的道德情感,才能引发他们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如果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就会有丰富的内容,就会打动学生的心灵。
例如,在讲《马路不是游戏场》一课时,我让学生上网搜索“篮球女孩”的故事以及近几天发生的交通事故图片或视频。由于这些信息与生活相联系,因此教材知识重新被激活了。惨痛的教训、身临其境的感受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从而使他们深刻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我还让学生通过上网自主学习交通安全标识。这种做法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联系生活,创设体验课堂
信息化互动平台的建设和网络的开放性不仅可以用于课堂上,而且能使课下的生活和实践作业变得充满趣味。学生随时随地把自己的作品传给教师,教师则及时地进行个性化评价。这样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实践性作业的实效。
例如,在讲授《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我安排了一次课下采访活动。我说:“请你们以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问一问:在他们像你一样大的时候,家庭生活是什么样的?”我要求学生先列一个采访提纲,从衣、食、住、行等几个方面着手;然后把录音上传到网络平台上,并写下自己的感受。通过察看网络平台,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变得高涨。同时,他们也在网络平台上相互评价、点赞。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参与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又达到了学校教育目的,还赢得了家长的支持与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