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关注 如何破解学生“不愿写,不会写”难题 学生何时不再怕写作文 学生为什么不善于表达 作文,一件关乎生命成长的大事情 写作应当成为整个语文课程的目的

第3版:关注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关注
03

如何破解学生“不愿写,不会写”难题

中小学生怕写作文是一个普遍现象,并且是长期以来存在的普遍现象。按理说,小学生怕写作文,也许有训练时间短还没有掌握写作方法的原因,而初中生、高中生还是怕写作文就不容易理解了。更让人不理解的是,那些接受了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教育走上工作岗位的成年人,绝大多数也惧怕写文章。接受了十几年的教育,写了那么多的作文,最终却不会写文章,到底是为什么?

惧怕写文章,自然是因为不会写文章,简单地说就是不知道该写什么、怎样才能写好。身为报纸编辑,多年来已记不清到底编辑修改了多少篇文章,也记不清有多少次为修改一篇文章而搞得自己头昏脑涨。文字通顺、表情达意、具有逻辑性,这应该是写文章最基本的要求,然而有许多文章连最基本的要求都达不到。教师接受了十几年的正规教育,并且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按理说写作能力应该没问题。但现实是,许多教师怕写文章、不会写文章,这又是为什么?

学生为什么不会写文章?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追问这样一个问题:中小学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是否真正关注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否让学生具备了熟练写作的能力?

有一次听某学校语文教师讲授《赵州桥》。这是一篇不错的文章,无论语言还是篇章结构都值得品味和研究。这位教师让学生找出文中精彩的句子和词语,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内容,让学生示范朗读、齐声朗读……一节课结束了,课文学完了,我却感到很失望,因为我最想听到的东西那位教师并没有讲。《赵州桥》这篇文章好在什么地方?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线索或者路径介绍赵州桥的?文章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每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各个自然段的顺序为什么不能互换或者变动?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转换的,又是怎样勾连的?等等。这些本该着重让学生搞清楚的问题,教师恰恰忽视了。由此,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写了那么多的作文、学习了那么多的课文、阅读了那么多的书籍,却害怕写作文,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掌握写作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不再为写作文犯愁,首先需要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学,切实落实语文教学目标,实现语文教学的“回归”,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真正让学生学会理性思考、逻辑表达。当然,不仅语文教学要关注这样的目标,其他学科的教学也毫无疑问要重视和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才能让学生不再惧怕写作文。——编者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