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冬日暖流 在宽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语文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应从培养其独立性做起 如何做好学生课内外阅读衔接

第4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4

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语文

□ 沂水县第三实验小学 孟凡星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情感教育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纽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以情动人、以趣激情,与学生关系融洽,使学生精神放松、愉快学习,则能有效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

一、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它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激发学习愿望。”建立和谐、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别林斯基认为:“爱是教学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能否参与教学过程,取决于课堂的教学气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态度和蔼、亲切,热爱学生,能有效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与积极性。在教师严厉的斥责下,学生不可能充分地表现他们的个性和灵气,不可能积极参与教学、大胆幻想、勇于创新。身为语文教师,笔者积极创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教学相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微笑和激励带进课堂,尊重学生对语文的看法和观点。

二、精心组织教学,创设情境。正如演员要想感动观众,必须先营造相应的气氛,使观众沉浸其中,再通过精彩的表演使观众产生共鸣。同样道理,教师上课就像演员表演,要让学生紧随你的思维,完全置身于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增长见识,发展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课堂上,笔者用富有情感、生动形象、凝聚对学生期望的语言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

三、增加一堂课的趣味色彩。要想增加一堂课的趣味色彩应兼顾其他学科,将优美的诗词、动听的歌曲、奇闻轶事引入课堂,这样才能使学生由衷地微笑。如学习课文《草原》时笔者引用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学生置身浪漫的诗情画意中,大大激发了学习课文的兴趣。此外,在课堂上适时引入歌曲、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多种手段的运用,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这样,学生就会学而忘倦,乐而习之。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既有共同性,又有独特性。课前,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内容多、知识杂、涉及面广的特点,兼顾其他学科,多方涉猎,精心编排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以大纲教材为准绳,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建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模式,充分发挥人的情感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