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四个知道”
课堂上,低效甚至负效现象非常多。比如:1.课前,教师不要求学生准备好所有学习用品;等到用的时候,学生翻箱倒柜地找文具。2.教师让学生读课文,并完成某个题目;等学生读完后,教师却不管学生理解得如何,自己把答案说了出来。3.教师让学生练习写字或完成其他任务,却不检查、不评比、不订正。4.课堂练习本来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却像讲例题一样,直接说出了答案。5.在练习某个知识点时,教师只让学生说出答案,不要求他们说出原因。6.在课堂练习中,教师一味地采用“开火车”的方式自问自答,以致大多数学生成了“看客”。7. 教师提出问题后,第一名学生回答不上来,便让另一名学生回答,却不让第一名学生复述一遍。8.学生回答错误,教师却不知他错在什么地方,以致点评内容与学生的错误“对不上号”。9.教师提出问题,并让学生一齐回答,而不管谁真正会了,谁滥竽充数。10. 教师以“听明白了吗”作为上课效果的反馈,学生即使没听明白,也会顺口答出“听明白了”。这样一来,教师便以为学生真的听明白了。其实,相去甚远。
笔者认为,只要教师在设计、操作教学环节的时候紧紧抓住“四个知道”,这些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四个知道”,即“知道谁会谁不会”、“知道他为什么不会”、“知道如何让他学会”、“知道他最后是否真的会了”。
如何“知道谁会谁不会”?很简单,教师只要将练习形式改为“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检查,再展示错误、纠正错误,就可以了。如何“知道学生为什么不会”?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这样答的原因,展示他的思维过程,便可知道他错在哪里。那么,“知道如何让他学会”呢?教师不必急于“出手”,应该采用“兵教兵”的方法,发挥同桌、前后桌、组长、课代表等人的作用。对于学生能教会同学的那些知识,教师就不用管了;他们教不会的,教师再亲自出马。如何“知道他最后是否真的会了”?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检测。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出一份短小精悍的测试题,测试题的内容以考查学生的基础性知识为主。如果学生掌握得比较好,教师可以出一道能够提升其能力的附加题,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并当堂订正答案,当堂打出分数。如果优秀率很高,就说明这堂课学生掌握得比较好;如果学生的出错率很高,则说明学生普遍存在问题,需要教师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于个别出错的学生,则宜采用“兵教兵”的方法,让“小老师”负责把他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