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 区域教育如何实现特色发展 以精准的法律来杜绝校园欺凌、暴力事件  李洪嵩 别再让“家长作业”折磨人了 青少年非功利性阅读值得提倡 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让校园文化根深叶茂 资助仪式莫失去尊重 掌握“四术” 做“四有”之师

第7版:教育杂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杂谈
07
【舜耕笔谈】

区域教育如何实现特色发展

□ 陈培瑞

课程改革的基本要义之一,就是创特色。许多专家预言:区域教育无特色,不成其为区域教育;学校无特色,不成其为学校。他们进而断言:在未来的教育中,无特色的学校必将消亡。在此导向下,许多区域教育的掌握者以及办学的主导者对特色发展趋之若鹜,有些地方“十年磨一剑”,终成区域特色;有些学校前承后继,终成学校特色;许多学校则“只争朝夕”,速成了很多“特色”。

基层教育决策者和办学者致力于创特色,就主流而言,是应当给予充分肯定的。但是,也有少数人创特色的动机和方式是值得商榷的。

就教育而言,到底应该怎样看待特色?又怎样创特色?这是我们必须先弄清楚的重大问题。

何谓教育的特色发展?有人认为,“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就是特色发展;有人认为,“奇峰突起、彰显个性”就是特色发展;有人认为,“特色就是特长”。

上述三种观点,虽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特色发展,但均未涉及实质问题。第一种观点强调的是“与众不同”,第二种观点强调的是“异军突起”,第三种观点则把“特色与特长”混为一谈。

笔者认为,不管“与众不同”、“异军突起”,还是“特长发展”,都是“形态的外显”。要真正实现教育的特色发展,必须变换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谁通过“外显”促进了人的个性发展,促进了人的内涵发展,促进了人的特色发展,谁就真正拥有了特色教育。

8月中旬,我反复研读了青岛市倡导教育家办学、东营市实施名教师名校长教育工程、济南市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淄博市推进教育信息化、烟台市实施差异教育、济宁市对学生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临沂市整体推进课程改革等方面的经验介绍,犹如走进五彩缤纷的世界。在分享其成功喜悦的同时,我不由得追问:这7个市各创特色,到底是为了什么?他们有没有共同的价值取向?作为读者,我们能够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区域教育如何实现特色发展?7个市的实践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在特色项目的选择上,我们要密切追踪宏观教育改革的新走向,牢牢把握“以人为中心、促进人的发展”这个大方向,同时兼顾当地可利用的优质教育资源。比如,地处儒家文化源头的济宁市,根据教育部关于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的指示精神,充分利用“三孔”资源和当地浓厚的“尊孔”氛围,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举办活动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学习多少儒家经典,而是培养学生的仁义、诚信、谦和、尚礼、忠孝、厚德、自强等优秀品质,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中彰显特色。

在特色发展的学理上,花大力气,破解认知难题,并对“核心概念”及“学理”进行提炼、概括,为各种实验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烟台市的实验者勇于探索,敢于立言,对所谓差异教育给出的说法是:基于差异,即“正视差异,把握差异,从差异出发”,这是认知和差异教育的起点;关照差异,即动态地关注和照顾差异,适时地发掘和利用动态的差异,这是差异教育的过程特点;发展差异,即促进学生差异化的学习发展,这是差异教学的目标指向。当践行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时候,必定增强行动自觉,少走或不走弯路。

在特色发展的实践上,力求明确方向、路径和方法,甚至描绘出路线图。淄博市用“3个关键词”概括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路线图:一是“建设”,即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斥巨资建设了“三通两平台”(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区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服务平台);二是“拓宽”,即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三是“转变”,即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明晰的“路线图”为践行者指明了方向、路径和着力点,使改革实验变得可操作,使得改革预期目标不再模糊、遥远。

正确处理均衡发展与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的关系。真正的教育均衡发展,应当是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实现条件均衡、入学机会均衡、师资均衡,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应当把条件优势转化为课程、教学和管理优势,促进生命个性的自主发展。

正确处理特色发展与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的关系。区域教育无论发展什么特色,都应着眼于促进人的特色发展。人的特色并非单纯让学生习得绘画、书法、舞蹈、武术之类的技艺,也不是让少数人参赛、获奖,而是通过技艺学习,使学生养成独特的气质、情操和审美观。

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所谓共性,主要是指根据学段育人目标、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向学生实施的公共教育。所谓个性,主要是指基于学生差异向学生实施的个性化教育。许多中小学推行选课走班制,实施分层教学,布置梯度作业,开设大量选修课,行走于共性和个性之间,较好地把握了二者之间的“度”。

区域教育应当百花齐放,各有色彩。但是,不管有多少色彩,归根结底,都是人的色彩。在水一方,应当碧波荡漾、鸟语花香。但是,不管有多少风景,都应当“宛在水中央”。特色教育之神韵,当如是也。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