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四术” 做“四有”之师
近来,在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资料时,我看到荀子的一段话:“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故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水深而回,树落则粪本,弟子通利则思师。《诗》曰:‘无言不雠,无德不报。’此之谓也!”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说:“做教师的条件有四个,但有广博的知识并熟悉教材教法不包括在内。自尊、严谨又敬业,可以为师;年长而有威信,可以为师;诵读解说不乱不错,可以为师;懂得精微的道理又能阐述得明白透彻,可以为师。所以说为师的条件有四个,但有广博的知识并熟悉教材教法不包括在内。水深才能产生旋流,树叶落下就给树根作肥料,学生通达顺利时就思念老师。《诗经》上说:‘不言不会得应和,无德不会有报答。’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荀子这段话明确了教师除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传授能力之外,还应具备四个条件:“尊严而惮”,“耆艾而信”,“诵说而不陵不犯”,“知微而论”。这四个条件与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 “四有”教师有异曲同工之妙。
“尊严而惮”让教师有理想信念。“尊严”的意思是要求教师自尊自爱,严谨治学,严格要求学生。“惮”是惧、敬畏的意思,这里指“敬业”。敬畏之心,是一名教师从事教育的先决条件;敬畏之心,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敬畏之心,是让学生爱戴、家长满意、社会放心的重要基石。人只有相信点什么,才能对困难和逆境无所畏惧。一个“尊严而惮”的教师,一定有一颗自由而丰富的心灵,从而能够获得有价值的生命;一个“尊严而惮”的教师,是令浮躁的社会走出困境,走向教育精神源头的先锋和骑士。也就是说,持有“尊严而惮”的教师将会从他的伟大理想与信仰中获得内在动力,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
“耆艾而信”提高教师道德情操。耆(qì):60岁。艾:50岁。“耆艾”泛指年纪大。年龄大而有威信,应该是所有人的价值追求。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教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教师为人处世所持的价值观。“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在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而兴奋,为学生的每一个发展而欣喜。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达到了烦恼皆除的忘我之境,人生幸福感也就油然而生。
“诵说而不陵不犯”铸就教师的扎实学识。这句话说明,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知识学问,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教育就是要使人成为人,使人的自由本性得以充分实现。通过接受教育,学生的知识、技能不断增长,情感、社会性等不断完善。
“知微而论”展现教师的仁爱之心。“知微而论”的教师理解教育,理解人,知道自己对社会、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和义务,并使自己融入这一事业之中。他们用智慧锻造学生的灵气,用正气沐浴学生的心灵,用善良培育学生的品质,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好教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以自己的人格形成学生的人格,用爱使学生形成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