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关注 打造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济南市天桥区:打造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 校园短波 整体联动催发教育活力 共同体内学校的学生在课下自由结合,进行小组合作测量活动 八校合奏互助发展新曲

第3版:关注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关注
03

济南市天桥区:打造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

□ 本报记者 管恩武 

天桥区虽然是济南市的中心城区之一,但纵跨黄河南北,城乡差距明显。为了实现黄河南北教育均衡发展,该区教育局早在3年前就提出了“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的概念。而今,黄河南北有15所小学已经结成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对此,区教育局局长张萍给出了这样的定位:“教育共同体之所以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教育集团,关键在于其紧密性,即将过去手拉手学校的友情赞助,变成现在的荣辱与共、利益分担、休戚相关。”

跨越空间的“一校两区”

济南市北坦小学的分校是天桥区大桥镇大吴小学。“其实,我们与大吴分校的缘分3年前就有了。那时候,我们是手拉手学校,关系非常融洽。”北坦小学校长王式斌说,教育共同体成立之后,由以前的两家人变成了现在的一家人,她自己也面临一些感情上的转变。“总校对分校的帮扶不是将分校改造为总校的复制品,而是让分校按照自己的理念去发展,成长为具有自身特色的优质学校。”

该区的“共同体”概念是这样的:城区学校是总校,农村学校是分校,城区学校校长任总校长;经费由总校统一管理、分账核算;“一校两区”内,干部、教师原工作单位和身份不变,校产、资源等隶属关系不变,所有教职工由总校统一调度;不管是教育局机关还是各学校都要强化共同体“令出一人”的意识,强化总校校长的法人地位,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加强分校执行校长的执行力,全力攻破以往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观念、制度、体制顽疾,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

由此,该区探索了“理念共通、资源共享、教育共管、教学共研、特色共创、底蕴共塑”的共同发展路径。如今,总校、分校同开班子例会,同开教代会、运动会、表彰会,统一制度、统一规划已成为常态;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流程、统一考试检测、统一阅卷分析已成为必需;通过网络视频同时集备、随时教研已成为现实。原本只属于总校的特色标签,现在成了总校与分校共有的特色,如博文小学的书法、堤口路小学的小交警韵律操、明珠小学的特色航模、北坦小学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新苑小学的剪纸艺术等。教师城乡交流由原先的按照制度进行,改为总校、分校按需进行,城乡教师交流已达231人。

实施6:4捆绑评价

结合国家教育均衡县(市、区)的达标验收和“爱生学校”创建,该区教育局年度考核实施6:4捆绑评价,牢固树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意识,让两所学校真正成为发展共同体。今年有两所农村学校被评为“爱生学校”创建示范校,10所学校被评为“爱生学校”创建规范校。

在统一城乡教师工资保障水平的基础上,该区进一步坚持教育投入向农村教师倾斜,年投入520余万元为农村教师发放补贴。全区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强力提升黄河北两个乡镇、18所中小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总校、分校实现了无差别配备。在为每一家共同体学校配备一辆商务车的同时,该区又开通了5条教师班车线路,为200多名教师解决了跨越黄河、南北奔波的后顾之忧。

干部队伍建设压茬推进

高金德是大吴小学的执行校长,提起3年来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有说不完的话:“王式斌校长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改变了我们学校,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我们每天都干劲十足,自己生命的价值在学校发展中彰显出来。”

像高金德这样的校长还有不少。他们年龄多在45岁以上,在校长岗位上工作多年,与总校校长配合默契,对学校发展倾心尽力。这些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的校长能够感受到教育共同体给了他们重生的力量。

有重生的,也有淘汰的。鉴于年龄偏大和适应慢的实际,2014,该区将部分农村学校执行校长和副校长免职。一批在城区学校中历练成长、富有管理经验的副校长走上了分校执行校长的岗位。他们在分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成长、校本研修、师生活动等方面积极探索,给农村学校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

校长配齐了,当务之急是建构标准一致、理念一致、行动一致的管理团队,让学校管理有一个坚强的腰杆儿。2014年下半年,该区开始通过支教与挂职锻炼实现南北互动。两年多来,先后有28名分校中层干部到总校跟岗锻炼。这些干部得到了较全面的提升,回到分校后发挥了积极作用。

经过跟岗学习和校内培养,一批年轻骨干脱颖而出。201510月,经过公开报名、资格审查、民主测评、面试和答辩,45名本土培养的中层干部走上了工作岗位。对这批干部,每年职代会要进行民主评议,对满意率达不到70%的给予解聘。这种干部能上能下机制的建立,为进一步锤炼本土干部奠定了基础。

3年来,该区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实施成效逐步显现出来:15所农村学校中,有1所成为省级规范化学校,有2所成为市级规范化学校。教师们变得更阳光、更热情、更勤勉,学生们变得更自信、更自主、更舒展。2015年,有10所农村学校家长满意率超过95%,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学校建设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