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联动催发教育活力
——安丘市新安街道学校共同体运行范式解读
由教管办统一管理,把全街道的中小学组建成一个发展共同体,通过整体联动、项目运作,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安丘市新安街道教管办逐步形成的学校共同体基本运行范式。该范式的运作,催生了新安教育的活力,为其跨越式发展积蓄了力量。
图书漂流催生阅读活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了改变小学生缺少图书阅读的状况,教管办启动了“书香润童年”图书漂流行动。这项活动由语文项目组精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优秀中外读物1200册、教师书籍300册,在街道两处学校漂流,在每所学校停留时间为1个月,无偿、有计划地提供给小学生阅读。
“这一个学期,我读了5本书,不但扩大了阅读量,还提升了写作水平。”刚刚被评为“三星级小书迷”的小学生王朔介绍说,“图书停留期间,学校开展了读书成果展览等系列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读书积极性。”
目前,各学校已着手设立图书角,语文教师自觉地把课外阅读纳入课程,家长也支持学生购买课外书籍。全街道的图书漂流计划引发了更多班级、年级参与图书漂流活动。语文共同体成员组织了班级读书会并进行了阅读课程开发研究。在学校联动活动中,处于农村的关王小学的教师到市区新安学校学习观摩,新安学校的优秀教师到关王小学指导。
如今,教管办又在精心策划全街道的“书香班级”建设计划,一方面创造条件为每一所学校配备固定的书架,加大投入,及时添置新书;另一方面推动书香校园、书香社区和书香家庭建设,通过读书报告会、师生共读、亲子阅读、“阅读之星”评比等系列活动,不断深化读书活动。
教学改革催生课堂活力
加强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建立符合信息化时代要求和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想课堂范式,让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是学校共同体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价值取向。
教管办成立了9个学科项目组,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仅在核心组成员之间寻求共识,更将研究成果传递给每一位教师。
打造活力课堂,开展学科建设是学科项目组的重要任务。各学科项目组围绕安丘市教研室“三以”高效课堂实施要求,针对本学科特点制定了详细的改革方案,开展了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涌现出小学数学生动课堂教学法、小学语文情景创设整体阅读教学法、小学英语生活场景对话教学法、小学科学“学、帮、理、提”等个性鲜明的教学法,并在各学校巡回展示。这种榜样引领、以强帮弱的推进方式激发了全体教师的改革热情。
同时,共同体积极开发活力课程,语文与文化、语文与校本阅读课程建设、科学课程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课程、地方资源的开发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课程、基于问题解决的活力德育课程、球类俱乐部活动课程等,促进了校际联动,增进了校际分享与交流。
俱乐部催生校干活力
成立校干俱乐部是共同体运作中的一个亮点。俱乐部以自由、开放、分享、合作为目标,每月活动一次,目的是让校长树立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从经验型、管理型校长走向智慧型、文化型校长。校干俱乐部成立一年多,其独特魅力已经彰显。
“沙龙、论坛是校干俱乐部的主要活动方式,每一次的思想碰撞都让我豁然开朗,收获颇多。”该街道关王小学王永亮校长说,“参加俱乐部以来,学校的发展目标、办学理念、发展特色、发展策略等都有了新的飞跃。”
在校干们的积极参与下,俱乐部构建了学生学业多元评价档案管理体系等若干个项目。这些项目的推进,对全街道教育深化改革、各学校自身品位的提升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努力把俱乐部办成校干们的精神家园,构建开放、灵活、自由的俱乐部活动运作机制。”新安学校校长潘环球介绍说。
一校一品催生校园活力
一校一品是学校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管办在抓总体提升的同时,没有忽视学校的特色发展,还专门拿出资金孵化亮点。
关王小学开发了有梯度的蛋雕课程,一、二年级学习蛋绘,三、四年级学习蛋雕基本技法,五、六年级学习蛋雕艺术创作。每周一个课时,每名学生都有机会拿起刻刀精心雕琢自己的梦想。2015年,学校被评为安丘市特色学校。
新安学校地处城区,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编印了《快乐足球》校本教材,各班级成立了足球队。每周一次的班级友谊赛、每月一次的级部对抗赛、每年一次的超级联赛为学生搭建了实现足球 梦想的平台。学校成立的“少年强”足球队在潍坊市体育局正式注册,由“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2015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针对各学校的特点,教管办组织了校际交流活动,优秀学生通过巡回展演、实地参观学习等形式相互交流,学校共同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合发展的可喜局面,促进了文化校园、活力校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