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制度切忌朝令夕改
学校的管理制度是学校教职员工的行为准则。但在有的中小学,管理制度频频变更,随意增减条款,变换原则,让教职员工无所适从,从而对学校丧失了信心。因此,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者不能朝令夕改。正确的做法是:既让制度可行,又严格按制度办事。只有这样,才能让制度具有效力,才能让教职工遵守制度。
首先,制度要具备可操作性。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一是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例如,教职员工的聘任、考核、奖惩等规章制度的制定,要在《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相关的法律框架内,在上级行政部门制定的相关法规文件精神的指导下进行。二是在内容规定上要明确具体,在语义上要明晰、不模糊,在语言表述上不笼统。例如,师德规范规定教师对学生不冷漠、不挖苦讽刺,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校规规定男生不留奇怪的发型,女生不穿高跟鞋。这样的规定,内容明确具体,文字表述简明扼要,易记、易行、易掌握,便于执行、检查和考评。三是要注重细节。例如,在教师写字、批改作业等教学基本功方面要有细节标准,以保证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在岗位职责、工作制度、校规校纪等方面要有详细规定,以彰显管理文化的特点;后勤、总务、校园环境方面的管理制度要精细,以有利于管理质量的提升。
其次,制度出台后莫朝令夕改。制度一旦确定下来,就不应轻易改变,而应该下定决心坚决执行,全力维护制度的尊严。对于学校因制度不健全而可能发生的后果,必须提前想到并采取应对措施。只有如此,学校才能稳步前进,获得长足发展。如果等到教职员工发生不合理的行为以后再出台相应的制度和规定,那么这种管理方式就是不公平的,也是低效的。
再次,制度更新要遵循一定程序。制度的更新必须严格按照“先调查研究后执行”的原则进行;要经过教职员工民主讨论并真正得到认同,而不能只凭学校少数领导的主观臆想而定。这是因为,制度如果不能代表广大教职员工的利益,没有征得广大教职员工的认可,是难以得到推行的。
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要想建立起一套适合学校发展的管理制度,学校管理者必须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现代教育管理思想。要想使管理制度真正发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作用,学校管理者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照章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