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原来这么有趣
——莱芜市莱城区实施“实验数学”课改侧记
“我认为长方形在这几种图形里面作用最大。”“老师,我有不同意见。”“在面积推理过程中,我们首先是认识了面积单位……”11月18日,莱芜市莱城区牛泉中心小学五年级(3)班的一堂数学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不断说出自己的想法,全班40名学生,几乎每个人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这节课叫《平面图形的面积》,授课地点是该校的数学实验室。学生4~6人为一个小组,每组一套学具,通过操作手中的学具,自行推理出几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堂课上,教师更像是一个“节拍器”,只是合理控制节奏,在合适的时机介入学生的讨论,并有针对性地引导。
执教这节课的蔺顺兰老师对学生的表现非常满意:“‘实验数学’让现在的数学课堂不再沉闷。在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很高,思维很活跃,随时会给我惊喜。”
何为“实验数学”?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玩学具,玩的过程就是学生探索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和牛泉中心小学一样,吐丝口小学也实实在在尝到了“实验数学”的甜头。上好“实验数学”课,关键是挖掘学具功能,用好学具。吐丝口小学投资10多万元建成全市第一个数学实验室,认真筛选配备了“实验数学”学具,全校数学教师全部参与“实验数学”课改。“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要求每位数学教师先学会一种学具的操作方法,然后再研究学具与教材的融合。后来,我们让学生也参与进来,通过开展‘益智学具达人赛’、‘学具社团展示’等活动,让师生对各种学具都有了深入认识。”该校校长李金之介绍。
学生们接受“实验数学”非常快。“课本上有些数学知识不容易理解,但是我借助学具操作很轻松地就理解了数学知识,而且记得非常深刻。”该校五年级(5)班学生李雨航表示。
该校的数学组教师原本是比较“沉默寡言”的一个群体,开始“实验数学”课改后,他们集体“爆发”了。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他们就发表了20多篇有关“实验数学”研究的文章。在“实验数学”课改的带动下,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目前,学校正在筹建第二个数学实验室,建成后将由学生自主参与、自主体验。
“‘实验数学’是一种全新的数学学习理念。它借助形式多样的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数学的学习过程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莱城区教研室副主任王凤莲积极倡导这一全新理念,一直致力于“实验数学”的推广。
“玩中激趣,做中学习,悟中提升”是对“实验数学”课的精练概括。在“实验数学”课上,教师的上课倦怠感彻底消失,每节课都觉得时间太短;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很多教师都遇到过课堂气氛“压不住”的情况。
数学“好玩”,“玩”好数学。经过一年多的深入研究,莱城区教研室编制了《小学“实验数学”课程纲要》,构建起了小学“实验数学”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图形与几何”、“量与计量”、“统计与概率”、“策略与方法”、“综合实践与益智广场”七大模块课程框架,初步完成了一至五年级的“实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该区建立起区域推进机制。截至目前,全区有13所学校参加了“实验数学”课改,参与实验的教师已打磨出“实验数学”课例百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