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第4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4
【新课改探索】

开发动态资源成就精彩课堂

□ 滕州市滨湖镇滨湖中学 胡永诚

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一个全新的基点上,以学生为本,从“事先预设”中走出来,走向“动态生成”,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互动产生的有价值的信息、问题,重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拓展,使课堂真正成为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乐土。

一、节外生枝,顺势而导。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学技巧和艺术,在于一旦有这种必要,教师能随时改变自己的授课计划。”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往往是预设的。这一方面难以照顾到全体学生的需要,另一方面也难以估计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所以常会发生意料不到的突发事件。以往我们会设法排除外界的干扰,重新把学生拉回自己原先设计的轨道上,不让学生有任何机会越雷池半步。而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要重视课堂即时生成的情境,把它看作课程的生发部分,当成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课程资源来利用,充分挖掘其价值,使之为教学目标服务。

二、延迟判断,鼓励思辨。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的今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已经越来越少地表现在传递知识上,而越来越多地表现在激励学生探究上。教师慢慢变成顾问、交换意见者、帮助发现矛盾者,而不是拿出现成结论的人。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的行动。课堂上,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动态生成中层层推进,学生们的主体性才能得到有效发挥。这样的过程才是探索真知、建构真知的过程。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给出判断,不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并加以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要让学生思考、相互交流,让学生产生更多的问题、诱发更多的想法,掀起一个又一个课堂教学的波澜,让学生在动态生成中感悟、体验,直至生成正确结论。

三、关注反馈,给予机会。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推进的过程,在这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动态过程中,师生是以平等生命体的身份出现的,应平等地交流自己的感受与意见,实现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引发群体的思维碰撞,达成共识,共同推进课堂教学的进行。课堂上,学生们不经意间跳跃出来的思维火花会稍纵即逝,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上学生反馈过程中生成的积极因素,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以捕获意外的精彩。

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的过程,而是动态的、变化的、开放的,是丰富多彩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有动态生成的观点、强烈的课程意识,把各种有益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开发出来、利用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但是,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不是随意的,应以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个维度为目标。如果一味地追求课堂上的即时“生成”,也许这堂课会热热闹闹,但因为缺乏目标,会出现“放而失度”的现象。动态生成的教学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走,而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进度,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新课改理念下,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艺术是教师永恒的追求。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