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关注 学生家长的“负担”咋越来越重? 谁来给学生家长“减负”? 学校和教师不能无原则地向家长“转嫁”责任 从课程改革看学生家长“减负”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是关键

第3版:关注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关注
03

从课程改革看学生家长“减负”

□ 潍坊高新区钢城现代学校 窦文宏

曾经听一位小学生家长这样抱怨:孩子上学,老师布置一些孩子做不了的作业(比如科技小制作作业),要求家长帮助完成;布置孩子不愿做的作业(比如默写第一课到第五课的生字词),要求家长帮助或者监督完成,家长成了名副其实的家庭教师。

陪伴孩子成长,本来是家长心甘情愿做的事情,为什么陪伴孩子完成作业却成了家长的苦恼?原因很简单,一是一些作业超出了孩子的个人能力。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强,有的孩子记忆能力强,有的孩子表达能力强,有的孩子推理能力强,而给学生布置统一的科技小制作作业,对有的孩子来说就超出了其能力水平。二是记忆作业多,难以引起孩子的兴趣。比如默写生字词,这种重复性的作业导致孩子对作业产生厌倦,家长不得不督促检查。

此外,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教师把本应该在课堂上完成的教学任务留到了家庭作业中。那么,我们要追问这样一个问题:是教师故意这样安排吗?客观地说,这也不能完全归因于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科学必然导致教学效率低和学生学习效果差。但是,导致教师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效果差的原因除了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之外,还与课程设计以及学习方式有直接关系。换句话说,如果课程设计以及与此相关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不理想,必然导致教师教学效率低和学生学习效果差,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作业负担重,家长的负担也重。

近年来,我们学校的课程改革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课程改革能够有效地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从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家长的“陪学”负担。因为学生学得不累,家长才有可能轻松。

我们学校探索实施的“理解力培

养与学科统合课程”(Understanding

Development Practice,简称UDP),打破了各科课程的边界,围绕“我与自然”、“我与他人社会”、“我与自己”三个超学科主题设计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方式。其优势是站在学生立场,基于学生真实生活与现有经验设置学习主题,通过探索发现、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共同参与等多种方式,实现对学生思辨、探究、表达等诸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譬如,在探究校园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在校园真实场景中获得体验,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让他们真实地感受一下。学生们开心地漫步在校园里,对什么都好奇,有的问为什么教学楼是这个样子的,有的问为什么学校里有这么多花草树木,有的问食堂是用来干什么的,等等。我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并让他们通过真实场景来认识字词。逛了一趟校园,我发现学生们对校园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认识了许多字词。这比在教室里看着课本学生字要好得多。学生在学校里就把字词认识巩固了,不需要回家再练习。回到教室后,我给学生们布置的作业是画一画在校园里看到的,回家跟家长说说今天逛校园的时候想到了什么。这样的作业学生们有兴趣去完成,自然也不会给家长增添负担。

由此可见,要从根本上解决家长负担重的问题,首先需改革课程教学方式,促使教师改变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法改变了、科学了、高效了,学生的负担才会降下来,家长才有可能不再喊累。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