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和教师不能无原则地向家长“转嫁”责任
我的一位朋友每天晚上都要和妻子一起陪初中二年级的女儿写作业。他们陪女儿写作业的方式与众不同,不是为女儿答疑解难,更不是帮忙完成一些诸如督促、签名、对答案之类的事情,而是直接代替女儿写作业。爸爸写数学作业,妈妈写英语作业,女儿则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选择地自主复习、巩固、拓展和预习。据说,女儿就读于一所重点初中,聪明伶俐,成绩名列前茅,教师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完全可以当堂消化。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不做不行,草率完成会挨批评,而如果按部就班做一遍,对她来讲完全属于重复性无效劳动,而且每天都要写到晚上11点左右,以至影响睡眠,影响第二天的学习。怎么办?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讨,一家人便确定了上述运作方式。
这显然是一个奇葩的案例。首先,女儿学习成绩优异,可以利用不写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省出来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使自己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学习之路。其次,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是爸爸妈妈帮助她或者直接说是代替她做了对她来讲实属无效却必须完成的工作。而这项工作很多父母是没有能力承担的,原因既有时间方面的,也有学识方面的。我曾经问朋友,帮孩子写作业可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事情,天天如是累不累,有没有感觉是一种负担?朋友的回答很客观,他说,要说不累是假的,谁工作一天不想放松放松、休闲休闲呢。况且,他和妻子虽然面对的是初中知识,但为了帮助女儿写作业,也要抽时间翻翻课本、复习复习,以免出现错误。
“为家长减负”已经成为许多家长的共同呼声,家长对孩子老师要求的陪孩子学习、批改作业、辅导功课等颇有微词。对“辅导孩子完成作业成为工作之余不能承受之重”的众多家长来说,学校和教师都应换位思考,好好深思。曾听到一位家长诉说,她因为没有在儿子的作业本上签名,遭到老师当众严厉斥责。曾看到有的家长在网上公开发帖质问:孩子的作业全部由家长来批改,教师是干什么的?
社会发展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虽然是经纬两条河流,但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家校教育有明确分工,也有相互的责任;有统一,也有抵触,这是正常现象。教师应该本着为学生负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则,赢得家长的支持,指导家长的行动。首先,避免对家长提强制性要求。教师要尊重家长,视家长为教育同道伙伴,对家长不能言语过激,要好好说话,以商讨、建议、研究的口吻和心态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参与孩子的成长,促进孩子的发展,不可颐指气使,动不动就斥责训教。其次,分内工作拒绝家长替代。要明确教师是学生教育的主体,家长起辅助促进作用。教师不能将分内工作随意推给家长,不能将教育教学领域的专业活动无原则地“转嫁”给家长。如果那样的话,家长有怨言、不配合、逆反也就不足为奇了。第三,不能机械地布置家庭作业。像前面提到的我朋友的例子,教师布置作业缺乏科学性、针对性,一刀切的现象还是非常普遍的,否则朋友一家也不会“出此下策”违心应对。单纯从功利性考试出发,机械地布置大量重复训练性质的、死记硬背的作业,学生显然不会心甘情愿地去做,家长也不会配合。有的教师布置了家长协助孩子体验盲人上街、孕妇做家务的生活实践作业,有的教师要求家长配合孩子换位体验。这样的“作业”是高质量的,也是很有必要的,会赢得广大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想从世界上找出两个对孩子满心爱意、不存私心的人来的话,我觉得就是家长和教师了。他们一切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的目标是一致。家长和教师彼此尊重,相互理解,求同存异,形成教育合力,或许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