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长必须具备的几种能力
提高情绪自控力,让孩子不受干扰。孩子身上的问题大多与情绪有关,而其诱因主要来自于父母。比如:孩子的学习状况不尽如人意,家长“恨铁不成钢”,心急如焚,情绪不知不觉地就变坏了,或者狂怒,或者绝望,或者向孩子发泄,最后引得孩子产生沮丧、气愤、忧郁等负面情绪,甚至引起亲子冲突。
家长的焦虑情绪会加深孩子的心理负担。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做到以下四点:克制自己,消除自己心中的压力,以免自己被负面情绪击溃;不要在孩子面前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不要把工作上的情绪带回家;不要让家庭中的重大事情影响孩子的情绪。
传递积极情感,提高自己的感染力。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是温馨的避风港。父母与孩子之间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亲密关系。在这个前提下,孩子愿意亲近家长、依赖家长,听家长的话,认同家长的观点。但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父母就不一定是孩子最愿意沟通情感的对象了。如果家长把焦虑、压抑等消极情绪传染给孩子,那么孩子必然会抵触家长的要求和教育。鉴于此,在家教过程中,家长不要翻旧账,不要一个劲儿地唠叨,而要不断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
正如消极情绪会传递一样,积极情绪也会传递。因此,家长要向孩子传递积极的情感,关心孩子,呵护孩子,信任孩子,经常向孩子说这样的话语:“加油!爸爸、妈妈永远支持你!”
以规则约束孩子,加强对孩子的掌控力。有的学生家长认为,老师给孩子布置的作业太多了,必须减轻孩子的负担。于是,他们放松了对孩子的作业要求和行为规范。笔者认为,“减负”固然可行,但是不能“放羊”——听任孩子到处玩耍。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良好的规则容易营造环境的安宁和心理的稳定。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规则很重要。如果家长放松对孩子的要求,纵容孩子,孩子就会缺乏意志力。因此,家长要配合教师,督促孩子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同时,以有力的规则约束孩子,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制约。
做有能耐的家长,提升自己的学习指导能力。在一次家长会上,有一位家长向我反映:“我的儿子不愿意与我交流,嫌我什么知识都不懂。”经过询问,我知道,这位家长当年没受过良好的教育,现在也不看书读报,以致不能在学习上帮助孩子,惹得孩子经常说他“帮倒忙”。于是,我向他提出如下建议:多在生活上关心孩子,做孩子的坚强后盾;处理好亲子关系,扮演好心理疏导师、保健医生、营养师的角色;不断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以此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孩子面前树立自己的权威。
(作者单位: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东集河北小学)理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