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面塑教师的幸福追梦
2015年10月27日,深秋里平平淡淡的一天。在泰安师范附属学校多功能会议室里,来自蟋蟀之乡——宁阳县泗店镇大孟小学的许兴涛老师,讲述了自己教育生涯中的面塑课程故事。许老师惟妙惟肖的面塑作品让人赞不绝口,其坎坷曲折的面塑故事更让人肃然起敬。室外,秋风萧瑟,天高云淡;室内,激情如火,青春如诗。
2001年秋,许兴涛被分配到偏僻的农村完全小学——宁阳县泗店镇大孟中心小学任教。工作中,他发现学生非常喜欢面塑,而自己又有扎实的美术功底。于是,向学校领导请示后,他决定开发面塑校本课程。
面塑,俗称捏面人,是以糯米面为主料,调以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可是要想把它开发成一门课程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一开始,他四处寻找民间艺人,观看他们的制作过程,学习各种手法,并在家中尝试。为了和好面,他自费买来面粉在家中实验,实验进行了半年,不知用了多少袋面粉,终于找到了合适的面塑配方。于是,泗店镇大孟小学第一个面塑兴趣社团成立了,面塑课程走进了学生的生活。
为了开好面塑校本课程,许兴涛利用节假日自费南下北上,拜师学艺,与人切磋。听说菏泽市是我国的“面塑之乡”,他便南下菏泽,向菏泽面塑协会主席穆绪建大师请教。其执着的求学态度深深打动了穆绪建老师,被破格收为弟子。
学习面塑的过程是枯燥乏味的。他们几个面塑爱好者挤在一间小房子里,白天是学习的教室,晚上就是宿舍。没有风扇热得睡不着,他们就通宵达旦地练习,光学习笔记就整理了20本。为了把人物捏好,许兴涛对着镜子练习各种表情,有时一笑一上午,有时一哭一上午,整个人进入了癫狂状态。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掌握了各种蔬菜、水果、动物、人物等的制作方法,并探索出了面塑制作的独特方法,得到了穆老师的高度评价。当他带着丰收的喜悦回到家中时,才想起妻子已经怀孕七个月了!面对内心愧疚的他,同是教师的妻子说的第一句话是:“学得怎么样?开学后能开设面塑课吗?”
在许兴涛的努力下,2004年新学期,大孟小学编印了第一套面塑教材。全套教材分低、中、高三个学段,从面塑的基本手法练习到蔬菜、水果、卡通人物的制作,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编写,适合各年龄段学生学习。为破解面塑作品长期保存难的问题,许兴涛潜心研究,自费在网上买了一批软陶,购买了烤箱,在自己家的储藏室搞实验。实验后的作品不仅可以长期保存而且硬度很高,不霉变不干裂。现在,学校大厅内保存着他们师生共同创作的近千件作品。回首十多年的课改路,为了面塑这门课程,许兴涛几乎跑遍了山东、北京、上海、河南、福建等地,吃过多少苦,花过多少钱,他自己都说不清了。
十年磨一剑。如今,面塑已成为大孟小学的一门特色课程,其独特的制作方法、惟妙惟肖的作品赢得了各级领导和络绎不绝参观者的一致好评。许兴涛扎根农村教育、开发面塑课程的事迹先后被多家媒体报道。他的面塑“石敢当”获泰安市国际旅游商品大赛铜奖并被大赛组委会收藏,面塑“招财纳福”获宁阳县旅游商品大赛银奖;辅导学生的面塑作品在《大众日报》上发表;该校的面塑课程被评为“泰安市优秀校本课程”。他个人也多次荣获县级以上奖励,成为全镇教师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