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激励唤醒学生求知的激情
有一名成绩平平的女生,在课堂上总是不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我上课时有意找比较简单的问题提问她,她还是不愿意回答。于是,我对她说:“老师发现你很聪明,相信你能回答好这个问题。”此后,这个学生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在学习上刻苦努力。一个学期后,她的成绩一跃进入年级前几十名,并一直保持优秀。升入大学之后,她对我说:“老师,您的那一句话让我变得自信,让我不忍心辜负您的期望。”
还有一例。前年,我接手高三,布置了两次作业,发现班上的陈同学都没有交。询问课代表,得知他在高一、高二的时候成绩较差,老师们默认他可以不交作业。第二天上课时,我对他给予了特别关注,发现他在上课时大都低着头,很少抬头看老师和黑板,也不记笔记,不像其他学生那样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临近下课,我特地向全班学生说明:“我刚接手这个班,并没有向班主任要学生以往的考试成绩。现在,所有学生在我眼里都是好学生。”
下课后,在教室的走廊上,我问他:“你上课时记不记笔记?”他摇摇头。我又问,“你有没有拿到作业?”他点点头。我再问,“你不交作业的原因是什么?”他转身返回教室,拿出已经做好的作业,不做任何解释。在临走时,他告诉我:“我准备晚上补笔记。”过了两天,我讲完课后在教室里多待了几分钟,随意翻了几位学生的课堂笔记,发现他果然全都补上来了。
在课堂上,我提问时,他回答得都很糟糕。同时,作业和考试的错误率也非常高。但是,他的图形画得比较标准,他在绘画方面的特长令人刮目相看。为此,我时常在课后帮助他,并且对作业中的错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渐渐地,他愿意跟我交流了,学习比以前用功了。他后来准备艺术类考试,除了每天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以外,在文化课的学习上也没有丝毫马虎。在2015年的高考中,他终于被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录取。
可见,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个“夸”字是指,对那些回答问题不够积极的学生,教师要有宽容的态度;对于学生错误、离奇的答案,不要动辄严厉批评甚至挖苦。这个“夸”字又指,教师对学生要有一种期望的目光,要把由衷的喜悦转化为表情,露出满意的笑脸,让学生知道老师喜欢他、赞赏他、肯定他。“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看到这些以后,会从内心里产生一种责任感、成就感。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就会有目标,有奋斗的动力。或许只为老师的那一种期待的眼神,只为老师那句“我相信你”的话语,学生便会废寝忘食,主动钻研,真正地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育学生也是这样。只有研究学生的心理,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心理需求,运用恰当的激励艺术,调动内在的积极因素,一切教育外因才能在学生身上起作用,才能帮助其建立良好的信心,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作者单位:菏泽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