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利弊谈
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多媒体的应用,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现结合自己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的具体例子,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优势与局限进行一些浅显的阐述。
一、使用多媒体的优势
1.新课导入。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初中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难以集中,如果教师在上课伊始无法引起其注意,则课堂教学目标很难达到。而教师利用多媒体中的画面和声音,可以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在教学中,我经常利用视频导入的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课时,我利用《开国大典》的视频来导入,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那让人热血沸腾的天安门广场,学生自然而然地想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情况。这就很好地把学生带入了我创设的情境之中。
2. 突破知识难点。很多历史知识需要学生把握时间和地点以及经过。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学生就很难理解和掌握。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丰富的感性认识,而多媒体恰恰可以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的内容。利用典型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进行全方位的渲染,学生比较容易掌握重点内容。以前,教师在讲《红军长征路线》一课时,让学生看课本上的地图并标出位置。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没有形成动态的印象,不容易掌握。现在,利用Flash展示长征的动态过程,一步一步地把长征中的重要事件展示出来,并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可以在动态中构建知识网络。然后,播放毛泽东的诗词《七律·长征》的录音带,不仅使学生再次回顾有关长征的知识,还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3.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列宁说:“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历史课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在网络上,有许多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料,如专题片、文章、英雄人物的访谈等。仅靠教师的讲解,这些资料很难让学生产生全方位的感受。而利用多媒体则可以在课堂上直接播放、展现,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看到、听到这些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出来了。
二、使用多媒体的局限
1.喧宾夺主。多媒体演示只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辅助手段。我们使用它的目的是为了更加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而现在的多媒体应用普遍存在着教学课件过于复杂,图片、声音、视频等过度密集的情况。在教学中,这些材料确实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可是,一节课过后,学生的脑子里一片空白,没有突出重点。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有些教师过分注重材料的多样性和美观性,而丢掉了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思考,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方利用多媒体,不让其喧宾夺主。
2.唯“多媒体”是从。多媒体确实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可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对于很多内容来说,其实并不适合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师利用讲授法、讨论法等,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而很多教师统统利用多媒体来展示,仿佛不用多媒体就不能体现其教学方法的先进,不能展现其教学水平的高度。这是典型的唯“多媒体”是从的做法。我们一定要根据教学实际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
3.生搬硬套。在运用多媒体时,很多内容可以用视频的方式加以展现。但是我们要注意,视频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讲解。很多视频经过剪辑处理后可以直接在课堂上播放,在教学中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而有的教师找到了整个专题片,用几节课的时间播放,学生也愿意看。可是,在检查掌握情况后,我发现,学生根本没有注意其重点内容。在利用多媒体时,教师一定要进行相应的指导和说明,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恰到好处地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形象、生动的描述,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能促进教学结构要素发生变化,产生新作用。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以及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