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网络课堂 青岛市创建首家小学VR超级教室 图片新闻 广饶县举行优秀教育网站评选活动 构建“以人为本”常态化课堂 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利弊谈 “互联网+”推送乡村教育跃上“云”端

第7版:网络课堂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网络课堂
07

构建“以人为本”常态化课堂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课堂反思

□ 济南第二中学 张旭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以学定教——备课体现学生主体性

课程实施前的充分准备包括:备课、课件、教具,掌握学生所需要的技能,准备教学资源等。在提倡“娱乐教学”、“吸引教学”的今天,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案例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讲解《图形处理软件Photoshop》这一单元为例,由于最初没有合适的案例,笔者只是将其功能按钮讲给学生,学生听起来很枯燥,学起来没有兴趣,课堂效果很不好。图形处理软件是多媒体技术模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本着“生活中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一观念,认识到必须用计算机做好美工。我深知,如果操作者没有一定的美工知识,即使掌握了该软件的操作方法,也很难设计出具有创意的作品。在备课时,我参考很多图形处理软件的优秀作品,结合教学内容,自己动手,精心设计了几个富有艺术感和科技感的范例。同时,让学生作为美工师,用Photoshop制作校园宣传标语。此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得教与学的环节得以沟通。

二、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学会分层次教学

除充分备好课外,教师还要注意各班的不同特点,以便妥善应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个性,为因材施教创造条件。在这个方面,我就曾经吃过大亏:某种策略在其他班用得都好,能适当地活跃气氛;可是,到了某一个班就收不住了,以致课堂效果大打折扣。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安排好教学内容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鉴于此,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难易适当,适合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要切合实际,突出实用性,满足社会对学生的知识结构需要和技能素质要求。

例如:在讲解《文本信息加工》一课时,我发现,有的学生能够很熟练地排版、编辑,而有的学生连新建文档都不会。这时,教师要设计分层次任务,或者让学生帮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又如,在学习《信息与信息技术》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设计中加入一些有声有色的视频,让学生充分体会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应用有重大意义,给学生留下一个直观的印象,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最后,要“抓两头、促中间”,提高教学质量。这样做,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其潜能,培养他们健全的心理品质,达到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

三、方法多变——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是一堂课的表达方式,教学方法有多种。而在实际课堂上,教师应根据知识本身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在讲《信息编程加工》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任务探究法,给出二次函数的编程语言探究。学生完成任务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继续探究其他函数的语言表达。很多学生进一步延伸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接着,教师让学生总结出命令的含义以及如何赋值和表达。学生的兴趣被自主探究的成果激发后,继续延伸:函数语句画圆;在圆的基础上画出同心圆,调试并运行,从而完成对信息编程的体验。在讲解《IP地址管理》时,可采用情景教学法。教师让一名学生提供自己所用的IP地址,再根据这个地址来分析下面的问题:它属于A类、B类还是C类?为什么?各类地址有什么特点?学生配置网络时需输入子网掩码,那么,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子网掩码的作用有哪些?没有子网掩码行不行?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式达到的教学效果要远大于单独讲解或者教师直接告知的效果。

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教学评价——反馈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最终是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给予评价的;而这种评价是不可或缺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促进和鼓励。每个单元课程结尾时在摩登平台上的自测,是教学评价的第一手资料。它能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自评,自评后还有互评、师评及评价量规表。通过这种形式,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信息技术教师终身思考和探究。所以,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在教学反思和学习过程中增加自我的深度和广度,让备课、授课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构建“以人为本”的常态化课堂,培养出新时代下具有信息素养的创新型人才。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