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关注 以示范院校为引领 完善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 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 校企一体化办学将走向更广泛更深入的融合 以创新精神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 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的实践与思考 图片新闻

第3版:关注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关注
03

校企一体化办学将走向更广泛更深入的融合

□ 淄博理工学校校长 李少鹏

我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1612月,我校被省教育厅评选为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学校。

我校的校企合作办学开始于1992年,至今已有25年的历史,最初的合作对象是鲁泰公司,后来又扩展到唐骏汽车公司、海尔集团、新星集团等多家企业。办学模式从最初的“我培养,你使用”,到“订单培养”、“无缝连接”,再到现在的校企一体化办学,先后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校企合作办学之路。20152月,我校的办学经验在山东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交流推广。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通过“互进互融”,实现校企文化一体化。我们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写进教材、融入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企业文化的营养;邀请优秀毕业生、企业劳模进课堂,讲述创业故事,诠释企业核心价值观;组织学生进企业见习、实习,亲身感受企业文化;校企双方共同举办文体活动,让学生提前融入企业大家庭,增强了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企业还在学校设立了奖学金和助学金,奖励成绩突出的师生,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师生利用见习、实习和参加文体活动的机会将学校文化带进企业,融入员工培训中,提高了企业员工的人文素养,促进了企业文化发展和管理创新能力的提高。

通过“双岗双责”,实现教师技师一体化。我们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依托,建立了“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制定了《专业教师与企业技师互派交流制度》,设立了企业专家大讲堂,企业专家定期对专业教师进行技能培训,企业派出技师来校指导学生实习,他们既是企业技师又是学校兼职教师。专业教师定期进企业实践锻炼,完成3项任务:一是进行顶岗轮训,提高实践能力。二是指导学生实习,完成现场教学。三是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企业生产。他们既是学校专业教师,又是企业技师。

通过“共建共享”,实现基地车间一体化。我们引企入校,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实训车间从设计到安装调试全部由企业负责,引进企业6S管理制度,实训车间与企业生产车间达到了环境一致、设备一致、工序一致、制度一致,着装一致、考核一致,学生在企业技师和学校专业教师的双重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实现了“实训环境工厂化、实训管理企业化、实训过程职业化”的目标。实训车间在完成实训教学任务的同时承担起企业部分订单生产任务,实现了校企共建共管、责任共担、资源共享。

通过“共育共培”,实现教育培训一体化。我们按照“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的理念,与企业共同招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养人才。将企业岗位从业标准融入课程中,校企共编校本教材,课程内容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变化动态调整,实现了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标准的实时对接。企业将新员工岗前培训、在职员工继续教育培训和特殊岗位人员培训全部交给学校,由学校提供师资、场地和设备支持,在企业的参与下完成所有培训任务。

通过“共研共进”,实现教研科研一体化。我们将教学研究与企业产品研发相结合,依托企业鲁泰科技研发中心,吸纳企业科研人员、技术骨干和专业教师,建立了服装专业和纺织专业教科研中心,教研与科研同步进行。学校通过教科研中心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融入专业教学中,使教学内容始终与行业技术前沿保持同步;中心的科研成果也及时通过公司研发中心的评估认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了科研成果产业化。

通过“产学融合”,实现实习生产一体化。学校从第三学年开始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进行就业“实战演练”。学生每实习5个月返校总结一次,工学交替进行。我们制定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签订了三方实习协议,成立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小组,建立了实习学生动态管理系统,企业按照正式员工的标准对实习学生进行考核,实习管理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了全方位、全过程监控。

我校的校企一体化办学之所以能走向成功,基于以下4点:

一是坚持校企文化的高度融合。校企一体化的核心是文化的一体化。企业需要高技能的员工,更需要对企业高度忠诚的员工,企业对员工忠诚度的要求远远高于技能的要求。校企文化一体化使学生提前对企业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对企业高度认同,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就有一种归属感和荣誉感,完全没有初来乍到的生疏感。

二是坚持“利他”思想。目前,校热企冷是校企合作面临的困境之一。企业追求的是利润,对学校而言,首先要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为企业着想,强化服务意识,帮助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并把这种思想贯彻到工作中,这样才能赢得企业的信任。

三是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有服务企业的意识,企业要承担起参与人才培养的责任,主动参与学校招生、目标制定、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育教研、教学评价、就业安置的全过程,将学校作为自己人才储备和培养的基地。

四是要有完善的运行机制。校企双方要真正实现一体化,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校企平等互利、责权相应、双向互动的管理机制,在制度层面规范校企双方的合作行为。

校企一体化办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向培养、双向管理、双向服务”,是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我校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虽然已经形成,但还处于摸索阶段,兼顾企业发展、扩大利润与学校发展、培养人才之间的关系,校企双方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融合仍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