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心”母亲的大爱
——记山东省劳动模范、济南市历城区西营镇下罗伽小学教师王克华
王克华与养子女在一起。
2012年,坚守山区小学讲台37年的王克华退休了。她收养了20年的一对儿女也已长大成人,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了。
20年抚养两名孤儿学生,无怨无悔,母子情深;37年坚守农村学校讲台,不弃不离,成绩卓著。这是济南市历城区西营镇下罗伽小学教师王克华的感人事迹。
收养班里的两名孤儿学生
1992年,王克华还是下罗伽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担任三年级的班主任。她的班里有这样一对不幸的兄妹:父亲患癌症病故,疯癫的母亲又跳水库自杀。那年,哥哥10岁,妹妹9岁。一个下雪天,兄妹俩没来上学,王克华冒雪走了3公里山路找到他们家。一进门,她惊呆了:茅草屋里,从门窗飘入的积雪已经成堆,兄妹俩正在雪堆旁喝玉米糊糊。除了这,家里再也没有可吃的东西。
王克华心里感到一阵酸楚,二话不说,就把兄妹俩带回了自己家。回到家里,王克华为他们做了可口的饭菜,烧热水给他们烫了脚,早早地安排兄妹二人睡下。两个孩子的衣服太脏了,王克华立即洗干净,又搭在炉子旁烤上。他们的棉裤、棉袄里生满了虱子,王克华就一只一只捉干净。她就着灯光,又把破旧的衣服缝补好。就这样,她忙了整整一夜。
从此以后,两个学生在王克华家里住了下来,并且开始喊王克华“妈妈”。
她收养的男孩小广身子弱,经常生病。有一次,小广身上长疮,到处淌黄水,腥味难闻。由于打了两个星期青链霉素,他的屁股两侧针眼处起了大疙瘩。王克华每天晚上都用热毛巾为他热敷,然后再用土豆片慢慢擦,以此来软化疙瘩,减轻孩子的痛苦。镇卫生院、济南市中心医院去了五六次,小广的病情不见好转。后来,王克华就到处打听偏方,然后到山上刨中药材,再熬水,为他洗疮口。过了两个多月,这个男孩才痊愈。
曾经有人问王克华:“在这20年中,你与两个养子女之间发生过什么感人的事?”王克华一愣,淡淡地说:“我们是一家人,他们就是我的孩子,当妈的和自己的孩子之间还有什么感人的事?那些都是我应该做的。”
把爱的天平倾向养子女
王克华的儿子小瑞比小广兄妹的年龄大一点。自从收养了两个学生,三口之家就成了五口之家,她更忙碌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白天在学校教书,晚上回家做家务,周末还要干农活。单是馒头,她两天就得蒸一锅。由于白天没有时间,因此她只能晚上做馒头。她经常头晕和腰疼,有几次因劳累过度而昏倒在教室里。为了供3个孩子上学,家里还欠下了几万元的债务。
后来,孩子们该上高中了。由于经济拮据,家里只能负担两个孩子上高中。怎么办?王克华毫不含糊地把爱的天平倾向了养子女一方。后来,王克华说:“我从来没觉得他们俩是收养的,我家里的3个孩子都是亲生的。家里有困难,小瑞是老大,老大就应该让着弟弟、妹妹,出去挣钱供他们上学。”由于不能上高中,小瑞躲在屋里哭了一场,然后出去打工挣钱了。连续三年,他都赌气,没有回家过春节。为此,一向坚强的王克华大哭了一场。后来,小瑞终于理解了母亲的做法,说:“如果是我,我也会这么做的。”
如今,王克华收养的两个孩子均已大学毕业,有了稳定体面的工作。她的亲生儿子却因为辍学早,只能四处打工。“看到这俩孩子能有今天的结果,我就放心了。这些年来,总算没让他们受委屈。”让王克华感到欣慰的是,这两个孩子都很懂事,经常回来看她。小女儿上大学的时候还省下本来就不多的生活费,给王克华买了一件毛衣。
37年坚守山村小学
王克华不仅是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而且不曾耽误一天课,教学成绩非常优秀,连续多年在考核中名列第一。
下罗伽小学是济南市南部山区最偏僻的教学点,共有30名学生。这些学生来自周边十几个小山村,其中还有不少留守儿童。1975年,王克华高中毕业后当了民办教师,1979年来到下罗伽小学工作,1995年转为公办教师,曾获得“山东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王克华扎根于山村小学,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坚持了37年,直到退休。
与年轻教师相比,由民办教师转正的王克华有太多的劣势,但她总是坚守自己的信条:工作永争第一。在西营镇十几所小学的几十名任课教师中,王克华任教的班级和学科连续多年名列前茅。
在王克华身上,既有传统乡村教师的威严,又有长者的温柔与慈祥。因此,学生们亲切地称她为“奶奶老师”。上学、放学的路上,她牵着学生的手,学生牵着她的衣襟;中午就餐时,她给在学校里吃饭的学生盛饭、洗碗,监督学生洗手、洗脸。在课堂上,她从来不批评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当学生解决了学习上的难题时,她会像小孩一样欢呼、鼓掌。
王克华用最传统、最朴实的方法,使学生受到了最实在的教育。一位学生家长说:“王老师所教的学生个个成器,不是因为她的班里没有后进生,而是她善于转变后进生。”王克华说:“教师不能以学生家庭地位和经济条件来区别学生,不能用考试成绩来区别学生。此外,不能对调皮捣蛋的学生另眼相看。将来为社会作出大贡献的,也许是现在的‘捣蛋鬼’。反过来,如果每个学生都是好学生,还用教师干什么?”
在37年的教学生涯里,当一个每月只有5元津贴的民办教师有了更好的职业选择时,王克华选择了坚守讲台;当获得了诸多荣誉称号,有机会到条件更好的学校工作时,王克华依然选择坚守山区教学点;临近退休,年龄大了,身体弱了,王克华坚决不要上级的任何照顾,坚持讲完最后一课。在平凡的工作中,王克华老师数十年如一日,以朴素的行动书写了教师大爱,诠释了最美的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