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博览

第6版:教育博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博览
06
【新闻分析】

研究生教育需回归研究性

□ 罗志敏

持续“考研热”背后的原因虽不复杂,但承载着这些有不同社会背景、经历、年龄的人群的热切希望。可问题是,他们的诉求和意愿能得到满足吗?不可否认,在当前大规模的研究生教育格局下,我们正面临诸如生源质量下降、招生选拔制度不完善、培养机制有缺陷等问题的挑战。

要应对挑战,办让人民满意的研究生教育,其核心工作一定是保障和提升培养质量。要达到这一目标,除了强化统筹治理,还要明确并强化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性。虽然目前的环境已与过去那个“以学术为志业”的时代相去甚远,而更多地与个人的职业以及社会需求结合在一起,但是,从研究生教育的起源及发展历程来看,研究性始终是其应该坚守的本质属性。

日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今后我国高等教育要回归常识。对研究生教育来讲,这个最大的“常识”就是研究性。不管是对于侧重理论的科学学位还是侧重应用的专业学位,这一属性不仅意味着其教学、科研等各个环节都要以研究为中心,也意味着研究能力是研究生最需要培养和具备的素质。试想一下,多数用人单位之所以愿付给研究生较高的薪水、较好的发展机会,其原因绝不是一纸学位证书,而是因为他们能为组织带来更多绩效预期的研究能力。在工作中,这种研究能力是严谨的工作态度、创新意识,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摘自20161226《光明日报》)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