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 碎金式传统文化与课程开发 有特色的评语更有感染力 “诗评语” 老师“诗评语”不只是有诗意 “诗评语”的意义大于形式 乡村小学落实研学旅行的关键点 “教学相长”的智慧 警惕网络直播对青少年价值观的侵蚀 经典画读

第7版:教育杂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杂谈
07
【舜耕笔谈】

碎金式传统文化与课程开发

——以某校开发古典益智玩具课程为例

□ 本期主笔:陈培瑞

笔者一向尊崇中国传统文化,经常拜读经典,并从史书的缝隙里发现轶闻趣事,欣赏玩味,自得其乐。因此,我自以为称得上是“杂家”。然而,自从考察了济南市某小学开发的古典益智玩具课程之后,我便觉得自不量力、惭愧之至。亲手触摸该校专用教室里摆设的鲁班锁、九连环、华容道、汉诺塔、魔方等玩具,我感到茫然,既说不出它们的构造、原理,也不会操作。而与课桌等身或高出一点点的小孩子却玩得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他们玩出了乐趣,玩出了智慧,玩出了激情,玩出了技巧。我自叹不如。真是后生可畏啊!一个巴掌大的华容道棋盘刻着20个方格,摆放着10个滑块。一双双小手为了帮助曹操脱险,巧布阵法,勇闯“横刀立马”、“近在咫尺”、“水泄不通”、“小燕出巢”等关口,仅用几秒钟便救曹公于危难之中。一个年仅9岁的孩子玩成了“魔方国手”,保持着“速拧”世界纪录。

对古典玩具缺乏认知的我,听着孩子们讲述玩具背后的故事,如梦初醒、茅塞顿开。比如,鲁班锁这项游戏的来历就有几种说法。一种传说是:鲁班锁也叫孔明锁,是三国时期诸葛孔明根据鲁班的发明成果,结合八卦玄学的原理发明的一种玩具,曾广泛流传于民间。另外一种传说是:春秋时期,鲁国工匠鲁班为了测试儿子是否聪明,用6根木条制作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叫儿子拆开。儿子忙碌了一夜,终于拆开了。这种玩具被后人称作鲁班锁。其凹凸咬合暗合中国古典哲学中的阴阳两分又相互补充的理念。因此,它又叫“八卦锁”。民间还有“别闷棍”、“六子联方”、“莫奈何”、“难人木”等叫法。这些内容的学习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让学生对我国古代人物、故事有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找了很多与鲁班、孔明相关的故事,通过鲁班了解到我国的卯榫结构,认识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不仅如此,有的学生还了解到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写了黛玉解九连环的情节,从而对我国古典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真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

由此,我联想到,我们的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不仅有“四书五经”、《史记》、《资治通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鸿篇巨制,不仅有唐诗、宋词、元曲等经典,不仅有长城、大雁塔、赵州桥、都江堰、故宫等大型建筑,还有古典玩具、阴阳八卦、酿酒、制陶、纺织、刺绣、葫芦文化等数不胜数的“碎金”文化。它们是主流文化的有力补充。我们挖掘“碎金”文化的多元价值,不仅拓宽了弘扬传统文化的视野和领域,也为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找到了新的教育资源。某校开发古典益智玩具课程的灵感和依据都来自于古典艺术宝库中的“碎金”文化。

比如,华容道这款经典游戏就借助了三国时期的人物和事件。通过这款益智玩具,学生了解到《资治通鉴》对华容道的解释是“从此道可至华容也”。这里所说的华容,是指华容县城。华容道也就是赤壁之战中曹军逃入华容县地界以后向县城逃跑的路线。曹军要逃回江陵,走华容县城是最佳的方案。而且,华容县城附近当时有曹军的粮草仓库,便于撤退中的将士补充粮草。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学生还知道了“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的故事。这些内容的补充使一款款经典玩具更具有生命力与内涵,也使学校的课程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学生通过学习、探究,民族自豪感从内心深处萌发。

由此,我又联想到,当今中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应当多一些求异,少一些趋同;多一些创新,少一些守旧。各学校都开发舞蹈、绘画、书法之类的课程,如一母多胎,大同小异,似曾相识,失去了独创性、新鲜感。某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时独辟蹊径,生成了古典益智玩具课程系列,别开生面,大放异彩。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披满岁月风尘的古典文化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承载着民族的精神,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它有力地说明:传统的东西并非过时、失效的东西,恰恰是最有生命力的东西。在国家大力提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挖掘古典“碎金”文化并推陈出新,比拾捡西方的“碎片玻璃”更有价值。某校古典益智玩具课程收获的意外惊喜便是鲜活的例子。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