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

第7版:教育杂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杂谈
07
【言外之意】

警惕网络直播对青少年价值观的侵蚀

□ 徐君豪

随着网络视频直播风生水起,“网红”主播不断涌现,围观群众队伍变得日益庞大。目前,我国网络直播平台已达200余家,用户数量2亿。作为网民的重要构成群体,青少年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数据显示,观看用户中不满22岁的青少年所占的比例高达77%。网络主播和观看用户呈现日趋年轻化的特点。笔者近期通过对国内多家直播平台随机观看和分析研究,对网络直播对青少年价值观方面的影响有所了解,并且为此深感忧虑。

我们不妨看看网络直播内容:除了占比极少的发布会等正常内容,99%的直播内容空洞无聊,例如吃饭、逛街、唱歌、闲聊、卖萌、撒娇甚至睡觉,更有屡打擦边球,涉嫌色情表演的袒胸露背者、涉嫌低俗猎奇的挖墓探宝者、涉嫌违反社会公德的恶搞者。这些内容不断引发争议。前段时间媒体广为关注的“大凉山假慈善”事件,便是源自某直播平台。我们身边也有此类案例:去年9月,泰安发生了两个小伙为当“网红”,欺负盲老汉并进行直播,而被刑拘的事件。

从直播内容不难看出,网络直播对青少年的危害相当大。青少年由于自控能力较差,很容易沉迷于其中而不能自拔,浪费时间,耗费青春,荒废学业。而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网络直播对青少年价值观的侵蚀尤其值得警惕。归纳一下,笔者认为,它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主要有三方面的影响。一是影响劳动观。有的网红主播月收入10万元,仿佛不用通过努力工作和劳动,坐在屋里,动动嘴皮子,就能轻松发家致富。如果这种观念占据主流,青少年将成为萎靡、沉沦的一代。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二是影响审美观。很多直播为了博人气、吸引眼球,不断挑战低俗下限,挑战传统道德、审美、文化底线,使审美扭曲成了“审丑”。试想:如果“审丑”成为青少年的文化生活习惯,那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未来该走向何方?三是影响青少年的是非观。网络直播缺乏足够的监管,主播的素质良莠不齐,其传播出来的对社会、对人生、对感情的态度大多是消极、错误的。青少年辨别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误导。

近段时间以来,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法规,严肃治理网络直播市场,整治网络直播混乱现象,但是难以达到净化的理想状态。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和警惕,采取措施,积极引导,将网络直播对青少年价值观的侵蚀风险降到最低。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