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 碎金式传统文化与课程开发 有特色的评语更有感染力 “诗评语” 老师“诗评语”不只是有诗意 “诗评语”的意义大于形式 乡村小学落实研学旅行的关键点 “教学相长”的智慧 警惕网络直播对青少年价值观的侵蚀 经典画读

第7版:教育杂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杂谈
07

“诗评语”的意义大于形式

□ 戴先任

人人都经历过学生时代,每个学生都会在期末收到班主任写的评语。这些评语多以激励为主,往往先指出一名学生的一些优点,再委婉地指出该生的一些不足。“该生体”流行多年,很多人都不会对此感到陌生。其实,大多数教师对这种评语方式已习以为常,感觉并无不妥。教师要对学生的优点与缺点都有所了解,既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赢得自信,也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改正缺点。

只不过,这种评语格式容易沦为形式主义。一些教师敷衍塞责,对学生并不很了解,写上一些空洞的评语。这种评语对学生自然产生不了什么印象与影响。孙海燕老师给班上的每名学生用写诗的方式来写评语,就让人觉得眼前一亮,也会让看到这种评语的学生心里感到温暖。评语不再是单调乏味的“该生体”,而是变成了诗歌,显得充满人情味。教师将学生的名字与特点以及平时表现融入其中,会让学生感到老师的重视。

在教学上,教师应该多一些从形式到内容的革新,让学生感受到温情。评语有所改变,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这正是学生所需要的。每到期末,一学期的学习任务已经完成了,学生从繁重而紧张的学习中脱身而出。此时,老师“赠诗一首”,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

以诗歌的形式来写历来较为严肃的期末评语,体现了老师不拘一格的教育方式。教育不见得非要表现为高高在上的严肃说教,循循善诱、春风化雨甚至与学生打成一片,往往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以诗歌的形式写评语,既能激励学生,也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乐趣,从而对学习、对人生更加充满信心。

进一步说,教师把诗词当作期末评语,意义大于形式。教师需要做的是,重视素质教育,突破既有的教学藩篱,勇于创新,一切从学生权益出发,让学生在一个宽松而优质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这样做,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关爱,让教育变得更加人性化。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