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 碎金式传统文化与课程开发 有特色的评语更有感染力 “诗评语” 老师“诗评语”不只是有诗意 “诗评语”的意义大于形式 乡村小学落实研学旅行的关键点 “教学相长”的智慧 警惕网络直播对青少年价值观的侵蚀 经典画读

第7版:教育杂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杂谈
07

老师“诗评语”不只是有诗意

□ 张玉胜

期末“诗评语”走红网络,不只在于其不拘常规、别具一格的模式创新,更在于其催人奋进、寓教于“诗”的励志立意。老师的期末评语全无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痕迹,能够鼓舞士气,让学生展望未来。正如老师所说的:“看着孩子一年一个变化,我就想着给他们一个不一样的评语,因为每个人都很重要。”

也许有人会说:寥寥几句期末“诗评语”如何能反映出学生的德智体美表现?其实,不必过度担心。众所周知,“思想进步”、“热爱集体”、“团结同学”等乃是多数学生都有的优点。即使个别学生有一些差强人意的缺点和不足,靠平时的家校沟通也完全可以解决,无需年底“算总账”,更不必写于书面。

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期末“诗评语”折射出孙老师扎实厚重的学识功底,更诠释其爱生如子的敬业态度。这势必会有助于其人格魅力和教育信任度的提升。面对走红网络和享有人脉的好老师,又有谁不愿趋至麾下、言听计从呢?这对于那些一味埋怨学生不听话、不服管的老师,或许不失为认真反思的镜鉴。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面对学生的成长进步,教育工作者的期末评语也需要与时俱进。“爱”只有一个字,却是每个教师的不变追求。笔者期待着,由“诗评语”彰显出的拳拳师爱能够催生出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及评价机制等多方面的创新。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