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发展”共筑公平优质教育一片蓝天
——威海市环翠区教育协作区一体化管理机制探索纪实
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进程,近年来,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威海市环翠区以“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化研究”为总课题,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均衡发展为策略,立足区域教育实际,深入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新途径。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实践,该区走出了一条“从学区到片区,再到协作区”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之路。这一经验做法获评“第五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稳中求变,从源头求活水
2002年,环翠区出台《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建立学区,实行学区一体化管理,以此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升区域教育教学总体水平。此后的几年间,该区不断完善学区一体化管理机制及措施,持续推进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率先跨入“山东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区”行列。
在学区一体化建设基础上,2012年,该区启动片区一体化管理机制改革,纵向加强中小学教学衔接的研究,促进了学校办学特色的传承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区域教育实现新的跨越发展。次年,该区创建为全省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
如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更好整合,推动区域教育实现更优质的均衡发展?2014年,环翠区将学区、片区有机融合,进行协作区一体化管理机制探索。全区成立了以城区初中为核心,辐射生源小学、乡镇结对学校的五大教育协作区,开启了“城乡互动、九年一贯、多校协同、资源整合”的协作区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协作区实行教育教学统一管理、教育质量统一监测、教育资源统一调配的“三统一”工作机制,从机制源头上强化学校特色传承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研究,直面和解决教育发展中的共性问题;落实协作区工作目标考核机制,每学年对各协作区工作进行综合考核,实行等级鉴定,结果纳入校长职级制考核,以评促建,推动协作区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优势项目共建结出累累硕果
2016年11月9日,环翠区城里中学协作区美术特色建设成果展举办。协作区内各校特色展示如百花齐放,展现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这是去年环翠区深化协作区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去年以来,环翠区以协作区优势项目培育为载体,通过指导各协作区充分研究区内学校优质资源,重点培育1至2个共同的优势项目,带动学校间、学段间的师资交流、课程衔接、主题同研、特长生培养等一体化发展。五大教育协作区全部完成了一个轮次的共建项目优秀成果展示活动。
塔山中学协作区举办了一体化建设特色成果展示活动。这是该协作区基于区内丰富的社区人才资源以及协作区学校显著的合唱特色而开展的。
实验中学协作区举办了美术展演活动。协作区内各学校传统特色均与书画密切相关,并有美协、书协等丰富的社会名家资源。本着“普及与提升相结合,规范与特色相融合”的思路,该协作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尤其是在艺术教育方面,深入开展城乡互补、教师交流、小初特色衔接等工作,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艺术教育之路。
另外,国际中学协作区、古寨中学协作区也分别展示了自己的特色共育项目。五大协作区各具特色又互融互补,为环翠教育的优质均衡提供了有力支撑。
多措并举夯实发展基石
两年多的教育实践证明,协作区内学校在业务上同研共享、人员上交流互助、特色上辐射带动,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更大范围内的流动和共享,有效破解了“资源不能深度共享”、“学生特长培养和可持续发展衔接不充分”等“老大难”问题,实现了学校办学特色及学生个性特长的传承发展,整体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
从小热爱音乐的“小艾佳”原以为小学毕业后很难再得到系统连贯的琵琶指导,但“九年一贯制学生成长档案”圆了她的音乐梦。根据档案中的记录,升入初中后,音乐教师让“小艾佳”加入学生民乐社团。经过在社团系统、专业的学习,她的琵琶弹奏水平得到飞速提升。“九年一贯制学生成长档案”源于环翠区协作区一体化管理机制,自实施以来,像“小艾佳”一样从中受益的孩子数不胜数。
除了建立“九年一贯制学生成长档案”等举措,在充分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基础上,本着政策兜底与激励引导相结合的原则,环翠区还通过推行一体化教科研模式、探索构建无明显坡度目标培养体系、建立协作区教师业务档案、教育局责任督学包靠等措施,进一步强化协作区学校间的交流合作及资源共享。
目前,环翠区五大教育协作区特色创建初见成效,各协作区学校根据本协作区特色,准确定位,高位发展,突出个性,城乡教育齐头并进,真正诠释了“我们不同,我们都好”的发展内涵,共同筑起环翠区公平优质教育的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