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养子
2017年一开年,《中国诗词大会》席卷神州。看着坐在电视机前随比赛情绪波动的儿子,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他打小吟诵古诗词的情景……
我在文物局工作,知道孔子教育自己的孩子是从学诗开始的。这大概符合人性。我和孩子爸爸也不自觉地用诗歌教育孩子。
和许多小朋友一样,我孩子学的第一首诗也是《咏鹅》。这首诗语句简单、朗朗上口,两三遍过后,他就会背了。但是,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哪里见过鹅呢?于是,周末的时候,我们带他去了乡下。暮春时节,风吹垂柳的水塘,一群灰花的鸭子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弋,塘边一只大鹅气宇轩昂地踱着步,长脖颈、大额冠,鹅掌像把小扇子。孩子看到这个景象,对鹅的认知即刻变得立体起来。回到家,孩子不仅能背诵《咏鹅》,还兴致勃勃地给爷爷奶奶讲述了他所看到的鲜活的大鹅。这让我体会到孩子对自然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就这样,日常生活里我们结合一些情景、一些事件慢慢地给他渗透古诗词。几年下来,孩子竟然也开始灵活运用、“语出惊人”了,特别是在写作上。交上去的作文,老师总能标划出不少的好词好句。
男孩子一般都有些粗线条。在我的眼中,儿子表现得更甚。可上学期改写张籍的《秋思》却颠覆了我的认知。《秋思》原文如下: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老师要求学生把这首七言绝句改写成一篇短文。儿子通读了几遍后,开始查找诗人的资料,并对原诗进行一字一句的品读。十几分钟后,我听不到任何动静,悄悄走过去,这才发现,孩子的眼圈红了。我想,他可能是理解诗人思乡的愁绪了。这篇短文改写,我没有对他进行指导,但是他的作业完成情况超出我的预料。洋洋洒洒800多字,既写了秋天萧瑟的情景,又写了诗人对家人的挂念,尤其是展开想象细致描写了诗人唯恐遗漏一句而反复拆信的心理、举动。他写完这篇短文后,深情地拥抱了我,还对我说:“张籍好可怜,他想念家人却不能见到。妈妈,我很珍惜和你在一起的每分每秒。”那一刻,我的心真是被这个小暖男暖化了,原来我的孩子情感如此细腻!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的孩子没有读过那么多书,也还没有走过那么多路,但是古诗词却带着他穿越了时空。《忆江南》让他认识了秀丽的江南,“黄河之水天上来”让他看到了母亲河的壮观。这些古诗词句打开了孩子的视界,也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通过和孩子一同学习,我觉得此“言”乃涵养性情、修身立德之言,而不是夸夸其谈。我深信,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孩子会成长为一个积极向上、拥有满满正能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