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 教师的写作是一个深度学习的过程 “有偿网课”亟待立规定责 身体力行胜于承认错误 景点题字为何易误读? 父亲“缺位” 不用发脾气 破除“信息孤岛”需要管理服务升级 核心素养落地需留意的那些“不”

第7版:教育杂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杂谈
07
【舜耕笔谈】

教师的写作是一个深度学习的过程

□ 本期主笔:孙明霞

我记得,在十几年前刚开始尝试写作的时候,完全是一种冲动。看到一些老师写的教育随笔就是发生在身边的小事,我就感慨道:“这也能写成文章?在我身边,这样的事多得很!他们能写,我也能写出来。”带着这份冲动,我开始了教育随笔的写作。可是,真写起来没那么简单——怎么开头?怎么展开?怎么结尾?我似乎都不懂。别人随便一写就写成“不分行的诗”,我却总是写一些毫无文采的文章。为此,我感到自惭形秽。当然,我也担心自己的写作被别人看作不务正业,因而影响教育教学工作,于是就在网上给自己起个昵称,然后偷偷写。网络有个特点,网友之间谁也不认识谁。虽然我的语言粗糙直白,但没人嘲笑我,反而经常有人鼓励我。我如同田野中的蒲公英,倒也轻松自在。但写着写着,我发现,我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不只是文字本身的表达愈加流畅自然,而是写作让我有了对教育、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让我的眼界变得开阔了。即便现在出了书,我也未曾主动寻找报纸、刊物投稿发表。我终于明白了:教师的写作其实与发表无关。

写作让我学会了观察。我最初的写作是很盲目的,不知道要写什么,只是看到有些名师的教育随笔便惊诧:“如此日常小事也能入文!”于是,我就尝试着写一写自己所看到或经历的小事。偶尔一次,我上完课后感觉很高兴,就与同事分享了课堂中发生的有趣故事,并且趁热打铁,写成了一篇小文章。第二天,我上完课后发现这节课中也有些有趣的环节,也记下来。如此一来,每天上课都成了一次发现之旅。在课堂上,我发现了每一个创意的生成,发现了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断闪烁。于是,每堂课都有新发现,也就有了每天的课堂随笔。为了让这样的发现更多一些,我不断改进课堂,用心设计好每个环节。于是,课堂上有了更多的故事值得我记录。课堂如此,课外也如此。头一天,我把我与学生的谈话记录下来;次日就去观察这名学生,看看我的话是否在他身上发生了作用。即便师生没有更多的交流,但因多了老师关注的目光、温暖的笑容,学生自然会更加努力地表现,进而完善自己。于是,关于学生的故事也就变得丰富起来。

写作让我学会了积累。有不少教师多次听我讲课,总是惊讶于我有那么多的故事可讲,而且信手拈来。其实,这些故事在每位教师身上都发生过。我的故事并不比别人多,只因为我及时记下来了,才积累了很多故事。当然,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应对遗忘,而是从故事中发现规律,总结归纳出自己的观点。哪怕什么观点也没有,也是一种对痛苦的过滤和对美好的积累。遇到很糟糕的事件,我就静下心来,拿起笔或敲击键盘,梳理头绪。每当此时,我就发现,人们都愿意把美好的东西呈现出来,使之成为永恒。于是,生活中就留下了很多值得珍藏和回味的美好事物。

写作让我学会了思考。写作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码字,而是伴随着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和思维发生的过程。无论记录自己的课堂还是别人的课堂,都不能简单地写下课堂实录,而要思考:为什么这样设计?这个环节处理得是否恰当?这样设计,学生为什么会积极参与互动?假如换个方式来处理,会怎么样?在无数个“为什么”中,我学会了对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反思,对未来有了更加准确的预见和应对策略。而在这样的思考中,我的自我反思能力得到了提高,也逐渐学会了从经验中总结规律,提升了对教育教学本质的认识。

写作的过程是一个深度学习的过程。最初,我只是写下课堂上发生的故事;故事不系统、不条理,是碎片化的、零散的,甚至是感性的。但在写的过程中,我不断思考,不断发现问题。这些问题与思考逐渐积累,就凝练成一个个教育的主题。这些主题有关于课堂的,有关于教育的,有关于家庭的,有关于心理的,有关于理念的,有关于文化的。这个提升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对教育专业的深度学习与提高的过程。

有人认为,我把精力用在了写作上,以致没有时间研究课堂和教学。殊不知,写作的过程本身就是研究的过程,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将理论内化在实践行动中的过程,是对工作进行反思、总结与提升的过程。假如文字不是来自心底的声音,不是来自对自身实践的感悟,那么再华美的文字也终究只是没有生命的辞藻堆砌。

不为发表而写出来的文字,因其鲜活与单纯,必将如山野中自由生长的小苗,越来越繁茂,越来越艳丽。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