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基础教育 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  为学生搭建自我管理的舞台 图片新闻 在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 李华英:追寻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 培养问题意识 激发创新潜能

第5版:基础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基础教育
05
【七彩校园】

李华英:追寻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

□ 张振升

“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是安丘市新安学校优秀班主任李华英第一天做班主任时确立的目标。在近20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李华英老师总是把工作做到细微之处。

 捕捉事件契机 促成教育转化

 有一年,李华英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一天早上,平时总爱迟到的男生周浩走进教室,告诉李华英:“老师,今天是我的生日。”接着,他伸出手,向她要礼物。正在改作业的李老师感到措手不及。她急中生智,把周浩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并题写了一则名言警句。然后,李华英将名言警句工工整整地誊写在信纸上,郑重地递到周浩的手中。周浩接过这份特殊的礼物,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周浩将老师赠送的“礼物”贴在墙上,每天诵读、励志。随之而来的是,他学习越来越勤奋,成绩一天天进步。不久,他竞选上了班干部。从此之后,只要班里的学生过生日,李华英都会郑重题赠一则名言警句。

在学校里的每一天,李华英总是热切地捕捉她与学生之间的关键事件,并且把它们写成故事。尤其是近两年,她为班上每一名学生写故事,记录下他们的足迹。李华英把这些动人的故事分成励志、心理、合作、节俭、孝德、助人等类别,作为校本教材来实施德育,使德育一改往日的乏味枯燥,变得鲜活生动。“书写学生的故事,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快乐,是我最大的幸福!”李华英说。

 关注心灵状态 弥补亲情缺失

 在凌河镇拥翠小学担任班主任时,李华英任教的班里就有不少留守儿童。李华英把他们带到自己家中,手把手地教他们做饭、洗衣服。在学习上,她耐心地教导他们。为了弥补学生的亲情缺失这个短板,她动员这些留守儿童的母亲回家。李华英通过电话、书信,甚至利用假期到留守儿童的父母打工的地方,进行耐心说服。看着学生见到妈妈后高兴得手舞足蹈的样子,李华英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

面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李华英的做法是耐心陪伴、悉心呵护和安心等待。下肢残疾的学生李明浩,原本心理敏感、行为偏激。李华英放慢脚步,欣赏他成长过程中的一点一滴。遇到恶劣天气,李华英总是“送教上门”。除了给李明浩补课,她还反复跟他的家长沟通,并制定了激励措施,引导他慢慢融入班集体。

2017年春节,李明浩感到格外高兴。李华英不但给他买来了新衣服,还帮他联系了为他免费做矫正手术的医院。开学前夕,她又跑前跑后,帮李明浩做好了手术前的各种准备工作。李明浩逢人就说:“李老师像妈妈!”

 升华管理智慧 实施文化育人

 学生在小学学习生活6年,毕业时应该带走些什么?若干年之后,小学生活能给他们留下怎样的记忆?李华英说:“一个班级,就像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个性和品格。这些都来自于班级文化。”经过无数次思索、沉淀,“以文化人、以文治班”的理念在李华英的脑海里愈加清晰。

在班集体建设中,她把“安静、整洁、有序、和谐”作为治班策略,将“八字方针”细化在学生的言谈举止中。她开发的植树、露天诗歌朗诵会、班级美文诵读比赛、参观“农耕文化展览馆”、班级运动会、个人画展、班级文艺汇演、“今年,我十岁”成长礼等体验课程,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每接手一个班级,李华英总是和学生一起创设一个阳光、健康的文化氛围。她与学生一起集思广益,设计班牌、班名、班训,设置“阳光信箱”、微信平台。在线上线下,她与学生一起分享快乐、倾诉烦恼,让学生对班集体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组建班委会时,学生踊跃报名;班主任出门了,家委会成员就来管理;班级组织活动时,学生家长跑前跑后……这一幕幕传递出浓浓的爱意与亲情,彰显着家校一心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逐渐成为班级文化,李华英幸福地沉醉于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古人云:“天道酬勤。”她获得了“安丘市优秀班主任”、“潍坊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