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心灵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阶段,他们好比花蕾、如同幼苗,需要教师慈母般的爱、园丁般的呵护。他们的眼睛每时每刻都在说话,都在向教育工作者传递纯洁、质朴的信息。苏霍姆林斯基说:“其实,在每一个孩子心灵最隐蔽处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想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那我必须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教师要有与学生一样的眼光、眼神,要看得长、看得远。学生就像生长的庄稼,等待阳光、雨露的滋润,但他们的心理又是脆弱的。他们经不起狂风暴雨的袭击和摧残,不欢迎冷漠的目光,不喜欢教师对他们斜视、无视。从早上入校的那一刻起,教师亲切的问候和慈祥的目光会让他们开朗、高兴起来。所以,善待我们的学生吧,他们的脆弱,需要你的呵护;他们的孤独,需要你的关怀;他们的冷漠,需要你的温暖;他们的自卑,需要你的鼓励。教师要像对待花朵上的露珠那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时刻关心爱护学生,保护学生脆弱的心,千万不要吹落了学生心头那颗自尊的露珠。
教师要经常对学生嘘寒问暖,要做真正的“家长”,善于营造温暖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学校里如同在家里一样。教师尽管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乃至管理中,有太多太多的苦口婆心、太多太多的烦躁不安,但不能灰心,不能出言不逊、恶语伤人。因为,教师的话在学生的心里占据重要位置。一旦教师说些不经意、不留心的话,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就会像冻伤的庄稼、枯萎的小花,那得下多么大的力气才能把他们救活呀!这是多么可怕的负面教育效应呀!因此,学生需要鼓励,需要激励,需要持续不断的辅助。
教师要像母亲一样经常与学生手拉手、肩并肩漫步在校园,徜徉在知识的乐园。教师挥起的手,是指挥员的手,不是打骂学生的手;是认真批改作业的手,不是虐杀成功的手;是时刻抚摸学生脑袋、抚平其心灵创伤的手,不是敲打讲桌的手。不是有这样的例子吗?教师经常抚摸哪个学生的脑袋,这个学生肯定会在教师的鼓励、爱护、关心下迅速成长。因此,教师无须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需在学生感到失意时倾听学生们的诉说;在学生们感到无助时伸出你热情的双手;在学生们感到无望时,蹲下身来用最美丽、最动人的话语去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用温暖的心去抚育更多的人。
作为老师,有太多太难的工作要做,因为他们从事的是培育人的事业,是塑造心灵的事业。这项事业远比农民播种庄稼、花匠养花辛苦得多、艰难得多。这是一项心与心交流的事业,是一项需要执着与奉献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