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委员话职教●
朱永新委员:职业教育资源供给与农村脱贫需求严重不匹配
本报综合消息 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重点提交了《关于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助力农村脱贫攻坚的提案》。他说:“职业教育是离农村贫困人口和底层打工族最近,最能直接提升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的教育类型。”
“一技在手,才能走遍天下。要过体面的生活,农村青年应该接受较好的职业教育。”朱永新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一直强调,“第一,多数待业农村青年没有什么专业技能,更没有创业的成本。第二,在城市里,他们只能做较低端的工作,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从全国范围看,当前职业教育资源的供给和农村脱贫需求之间严重不匹配。优质的职教资源、就业机会、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而贫困人口或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在欠发达地区和农村。”
朱永新说,比如,北京某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在校生从5000多人减少到3000人。由于北京本地对职教毕业生的需求旺盛,导致很多职业院校只能以借读或合作办学的方式招收外地生源。但这些学生既得不到生源地的补助,也无法享受北京的助学金。这样一来,实际上剥夺了很多贫困学生到大城市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朱永新呼吁,把职业教育和培训落实到每个贫困家庭和建档立卡的所有适龄学生和贫困劳动者身上。
杨国强委员:扶贫要“授人以渔”
本报综合消息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继续为职业教育鼓与呼,带来《关于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助力扶贫攻坚的提案》。
杨国强在提案中称,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转型时期,对各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大,也需要许多对技能要求不高的服务性劳动力,职业教育应该大有用武之地。但总体上说,职业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它的发展受到了许多制约性因素的影响。如果它自身无法解困,则其“授人以渔”的脱贫作用也就无从谈起。
杨国强提出三点具体建议:一是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教育扶贫是最能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方式,因此建议政府财政资金能向职业教育领域倾斜。二是校企联办,精准就业。国家应当出台政策,支持鼓励有条件的行业和龙头企业办职业教育。教育部门简化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审批流程,鼓励和支持优秀的职业教育师资力量流向民办职业学校。三是因材施教,送职业教育下乡。
高德康代表:智能制造助力产业转型
本报综合消息 在近日召开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波司登集团董事长高德康认为,《中国制造2025》吹响了制造业向“智造”升级的进军号角,企业如何向智能制造“华丽转身”,是传统制造企业关心的问题。
“对企业来说,智能制造是要让生产效率更高,让产品性能更优,让营销和服务更健全,让企业管理运转得更顺畅。”高德康说,现在很多企业有智能升级的需求,但不知道从何处下手,缺少技术和方案。因此,应该鼓励更多科技型服务企业和高等科研院所参与进来,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升级。高德康认为,应分行业、分区域选取试点示范企业给予扶持,建设智能制造的示范工厂,发挥其“种子”作用。推动制造业大数据应用,以行业龙头企业为先导,鼓励应用大数据技术提升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产品营销及服务等环节的智能决策水平和经营效率。建议加大对实施智能制造项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服务,引导资本投资智能制造企业;制定智能制造专项政策,加强对智能制造软件开发运营商和实施智能制造项目企业的资金扶持。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逐步从“补建设”向“补运营”转变,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