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关注 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 适当关注数学文化题 关注数学文化,发挥数学文化的育人导向作用 牵手长清湖,共绘数学梦 体验计算规律 生成学科情感 用数学奏出最美的乐章 让数学思考像呼吸新鲜空气般流畅 关注考纲变化 研究数学文化

第3版:关注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关注
03
【一线感悟】

用数学奏出最美的乐章

□ 滕州市鲍沟镇中心小学 龙军周

数学家开普勒曾说: “对外部世界进行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现上帝赋予它的合理次序与和谐,而这些是上帝以数学语言透露给我们的。”数学语言以结构与内容上的完美给人以美的感受。数学教师首先应具备对数学美感的良好感受、捕捉和创造能力,并带着自己对数学美的强烈体验与感悟走进课堂、走进学生、走进数学,与他们共享数学美、共创数学美。

刚走进课堂时,曾有老教师告诉我:“小学数学不难教,有很多省力快捷的妙招,你让学生记住结论就行了,拿高分没问题。”几经尝试我发现,即使是小学课堂,也不应局限于会算和算得快,教师要拨动学生们的思维之弦,让他们学会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我尝试着引导学生由记忆结果转向有效思考,让学生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生活中,放手让学生尝试,引导他们根据知识的特点寻求合理、简捷的学习途径和方法。从多年的实践来看,这样做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效,学生也会更自信。让思维真正活跃起来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枯燥的识记,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没有任何意义。

对小学生来说,理解抽象的数的概念是比较困难的,要想顺利实施教学,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熟悉教材,善于在抽象的数学与学生之间架设桥梁,借助形的直观性特点,化“无形”为“可见”, 把数学模型带入学生心中,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比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摆一摆”这一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的过程,利用直观来理解抽象,学生既学会了画图,又形成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课堂之美在于其张弛有度。数学学习需要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来完成任务,充足的思考时间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也能让更多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让学生“想明白”而不是我“讲清楚”,通过学生的思考,训练学生对知识的梳理能力,让学生在新旧知识对比中实现对知识的建构。在教学的诸多环节,“探究规律”肯定是重中之重,必须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真正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不是分数,而是问题本身的吸引力。学生只有体验到思考的酸甜苦辣,才能享受思考带来的愉悦。

教师是课堂的总指挥,必须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在学习内容上不能贪多求全,要根据学生状态来确定;在课堂生成上,教师必须努力适应学生、读懂学生;在课堂节奏上,教师要明确掌握。当课堂上出现大量的生成性资源时,要快速捕捉,灵活重组。另外,教师要把握学生学习的情绪节奏。教师不但要讲解数学学科知识,还要运用好教育学知识。课堂上,教师要做到民主、宽容、尊重、理解,要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眼神与学生进行交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最大限度地拓展和丰富课堂内容。

数学课犹如一首优美的乐曲,各个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无法割裂。我们要让学生在这样一个由教师引导的综合性的教学过程中获得发展和成长。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