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量化不能代替思想工作
任何一所学校,都必然与制度、量化、思想工作存在着联系。
一般来说,规章制度是要求教职工遵守的准则,解决要如何做、不准怎么做的问题,通常具有约束作用,防患于未然;量化是根据教职工成绩的好坏、贡献的大小评估教职工履行工作岗位职责的手段,通常具有激励性,作用是调节教职工的积极性;思想工作的内容则十分广泛,包括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方面,以及对教职工学习、生活、工作的关心、帮助和鼓励等,通常具有协调性和疏导性,同时也具有激励性,其作用是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强教职工的信心,使他们树立起远大的目标和理想。
制度、量化会使领导和教职工之间产生距离感,而思想工作则有利于增进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感情交流,使领导更加贴近教职工,产生心与心之间的沟通。
现代管理科学将管理手段分为两大类:一是强制性管理,即通过带有强制性的管理制度的管理;二是以激发人的成就动机、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为目标的管理。一般地说,激励性管理比强制性管理更具有活力。这是因为,前者一般起限制、约束、规范人的行为的作用,后者则起激励人树立远大目标、为实现目标而自觉努力的作用;前者是防范性的,后者是引导性的。
规章制度属强制性管理,量化办法、思想工作属激励性管理。
目前,由于市场经济观念的强化,加上数据管理意识的加强,在一些学校领导的意识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重制度、量化而轻思想工作的现象。他们以为,只要制定好规章制度和量化办法,工作搞得好、搞不好都是教职工自己的事,到时候按规章制度和量化办法执行就可以了。这样做,虽然变得简单、省事了,但缺少情感交流的成分,易使人产生“领导与教职工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样一种思想。
众所周知,由于现实情况是复杂的,再加上领导受知识和能力的局限,不可能事事预料到、处处顾及,因此制度、量化必然存在不完善性和局限性。而由此将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执行起来缺乏灵活性,甚至存在不公平性,从而导致部分教职工产生消极和抵触情绪,影响他们的积极性和团结意识,削弱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由于上述原因,只注重抓规章制度、量化办法,会将领导置于教职工的对立面,同时迫使领导不断修订规章制度、量化办法以适应新的情况。
思想工作不然。它是建立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基础之上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必然要求领导不断学习和丰富各门知识,与教职工充分接触,及时了解教职工的情况,并真诚地给予关心、帮助和教育。这样一来,学校领导就一定会赢得教职工的信任和支持。所以,搞好思想工作,必然会使领导和教职工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尊重。
综上所述,任何学校要搞好工作,都要在重规章制度、量化的同时,更加重视思想工作,而不能用制度、量化来代替思想工作。也就是说,既要重视强制性管理,又要重视激励性管理,使制度、量化和思想工作成为学校管理中的有机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