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安排让职业教育有更多获得感
日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表示,职业教育是我们国家实现现代化最重要的智力保障。我们既需要培养爱因斯坦、爱迪生,也需要培养鲁班。目前,在理念方面,存在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问题;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重课堂教学、轻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对此,陈宝生部长提出了七项“管用”的措施,比如发布制造业人才规划指南,发布脱贫攻坚规划;促进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出制度安排,在制度上解决现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分离的状况,等等。笔者认为,陈宝生部长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对职业教育把脉开方,方向看得准,问题挖得深,举措提得实,既是高屋建瓴的战略部署,也是落地生根的战术安排。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改革要推出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作为一名老职教工作者,笔者感到,陈宝生部长提出的要培养鲁班,要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两个公共产品——在全社会通过职业教育能够弘扬工匠精神和培养大量的大国工匠,正是我国当下发展职业教育的硬招实招。
培养鲁班,提供两个公共产品,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要求职业教育培养更多、更好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当前,重课堂教学和传授知识、轻实践能力和职业精神培养,以及脱离社会办学校,脱离行业企业办专业,脱离岗位开课程,脱离实际练技能,仍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社会缺乏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技能训练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而是缺乏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能与大国重器相匹配的大国工匠。因而,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是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时代呼唤。
培养鲁班,提供两个公共产品,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职业教育一直处于“低人一等”的地位。这样的社会定位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干扰了人民群众期盼子女成人成才的多样性需求,更直接破坏了产生鲁班的环境和土壤。因此,社会全体成员要共同营造既能培养爱因斯坦、爱迪生也能培养鲁班的良好环境。值得注意的是,重视职业教育不是单纯地抓评估、树示范、设项目、给经费。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打破原有的束缚,激发办学活力,给予政策保障。换言之,重视职业教育,就是要让职业院校能够专心办学,让职校教师能够潜心育人。
培养鲁班,提供两个公共产品,更需要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国家统一管理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的核心。因此,要想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让全社会对职业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就必须精心做好顶层设计,稳妥做好制度安排。只有从制度层面着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分离、职业教育是层次教育而非类别教育、职业教育是学生和家长的被动选择等问题。
培养鲁班,提供两个公共产品,还需要职业教育自身有所作为。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点扶持职业教育,广为宣传职业教育,已经到了空前的程度。例如:顶层设计初步形成,现代职教体系构建初显成效,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所有这些都为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良好氛围。因此,职业教育工作者要自觉承担发展重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切实推进产教融合,持续强化专业建设,加快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供给。“高看一眼、厚爱一分”,是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呵护与关怀。职业教育工作者只有勇于担当,勇挑重担,才能不辜负这一历史使命和时代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