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高等教育 四院士与大学生聊青春 30名莫桑比克教师来济当学生 传统戏剧进校园山东科大掀起戏曲热 山东政法学院:做更具亲和力的思政教育 引企入校,校企师生都“笑”了 当好“经师”更要当好“人师”

第7版:高等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高等教育
07

四院士与大学生聊青春

本报讯(记者 孙军 通讯员 刘积舜 杨安)“希望提问越深刻、越刁钻越好。对于学生的任何问题,院士不得拒绝回答。”42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举行“以青春的名义——和院士们聊聊天”第100期“思创论坛”,主持嘉宾、该校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郝芳的开场白给学生和特邀嘉宾——院士提出了要求。这一句话赢得了现场1000多名学生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当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日祥、金之钧、吴立新应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郝芳的邀请,做客第100期“思创论坛”,与青年学生面对面,一起忆成长、话青春、谈学术、聊人生。

“没想到,我能以青春的名义和校长的朋友聊天。真的是厉害了!我的郝校长。”郝芳邀请三位院士做客“思创论坛”的消息一经发布,刷爆了该校学生的朋友圈,网友“坊宝宝”的留言代表了青年学子的心声。

中午12点半,许多学生吃过午饭就跑到学校“逸夫礼堂”去占座。1000余名听众挤满了只有587个座位的逸夫礼堂,不少学生选择了席地而坐,可见学生热情之高涨。论坛现场发放门票1076张,8900人通过微博直播、1529人通过石大讲座网在线观看了论坛。

“论坛采取提问互动的形式。”郝芳的话音未落,就有100余名学生齐刷刷地举手。“您在科研过程中有没有遇到特别困难的时候?”“当代石油学子应该如何再次实现‘为祖国献石油’的梦想?”“您是什么时候、怎样确定终生奋斗目标的?”大学生的问题单刀直入,涉及科研与学术、奋斗与理想、青春与成长等话题。

“科研迷人的地方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年轻人,不要怕失败!”院士热情作答,侃侃而谈。既有“大学时代老师给你的是一杆猎枪”等良多感慨,也解密了“如果不是从事自己热爱的科研事业,我可能已经是个大富翁了”、“金之均与郝芳在读研究生时分别担任班级党支部书记和班长”等趣闻。

朱日祥说:“科研迷人的地方就是自己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兴趣是第一位的,做研究首先要感兴趣。在朱日祥看来,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从事的科研方向。“科研是没有节假日的,不要把科研当作一种职业,而要把它当作一种兴趣,要热爱它。”在大家看来,一份在荒郊野外考察的工作是一份苦差事,可朱日祥就这么坚持了几十年。这源于他对地质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如果你把科研当成纯粹的职业,就会觉得很苦;但如果你把科研当作兴趣,就会觉得是一种快乐。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不会累的。”

金之钧说:“年轻人不要怕失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在不断的挫折与不断的坚持中走下去。如果不是从事热爱的科研事业,我可能已经是个大富翁了。”金之钧的这句话一出口,就引起了现场听众的极大兴致。他们都竖起耳朵想听一听这位院士的传奇经历。

原来,金之钧1993年在俄罗斯留学结束后曾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是借助俄罗斯社会改革的浪潮从事商业活动,另一个则是回国继续自己的科研道路。一边是大把的钞票,一边是艰苦的科研道路。在深思熟虑之后,金之钧选择了后者。“搞科研是一辈子的大事,更是自己喜欢的事业,所以当我后来有机会从政的时候还,我也是作出了相同的选择。”

只有走出国门才能更好地体会什么是爱国。

吴立新说:“大学时代,你最看重的是什么?大学时代重要的是你有什么样的能力。这种能力和专业可能关系并不太大,但是有了这个能力,做什么事都没问题。现在,你们更重要的是在大学里有了什么样的能力,而不仅是学了多少知识。在科研的道路上,要保持好奇心和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要敢于对权威的理论提出挑战。在科研上不能只赞同别人的观点,要敢于对未知的领域提出挑战。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大,谁都不知道,只有在挑战中才能得到展现。一个人不论在什么时候,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

金之钧说:“在科研上,许多外国科学家很羡慕中国科学家。在中国,科学家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在回答“你对大学生出国留学有什么看法”时,他讲述了这样一件事:16年前,他在筹备油气成藏机理实验室时,一种设备让英国同行竖起了大拇指,并夸赞“这设备只有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能运行起来”。

“‘思创论坛’对学生成才成长、全面发展起了积极作用。”郝芳在总结时说,大学生成才需要具备5个条件:一要培养兴趣,热爱科学;二要学会学习,提升能力;三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四要不畏权威,勇于挑战;五要有宽广的胸怀和乐于合作的精神。

“四位院士说得很真挚、很动人。他们有自己的成就和丰富的人生,把‘大道理’演绎得更加深入人心。”该校文学院2013级本科生朱宝杰告诉记者。

“思名家心路,创智慧人生——思创论坛”是该校团委自2010年起精心打造的大型讲座。每月邀请科技、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国内外名人专家到校讲学,成为开阔视野、传道解惑的重要平台。

“这里凝结了大师一生的心血。与他们交流让我感受到了世界之大,也能让我更好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已经毕业多年的校友张轩豪在网上留言说,从大一开始,只要有时间,他就参加“思创论坛”。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