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三味文摘 什么样的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日照五莲山风光 鲁迅的样子 孩子缘何故意挑衅家长 《天工开物》的人文精神 你认识“我”吗  益智游戏未必让人变聪明 著名作家、《红岩》作者之一杨益言逝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协力共进

第4版:三味文摘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三味文摘
04

《天工开物》的人文精神

□ 刘火

宋应星(1587~1661)的《天工开物》印行于1637年,与另两本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和《徐霞客游记》共同建构了中国近古时期科技地理版图。

宋应星有一重要思想,即在与自然打交道时,要靠人力不靠巫术。在人类文化学的巨著《金枝》里,费雷泽指出,在许多国家里,水是靠下雨提供的,祈雨法师是地位极其重要的人物;在中国,祈龙便成了民间尤其是乡间最为重要的巫术之一。

不过,当我读了《天工开物》后,了解到中国的民间尤其是乡间对此并不尽然。在《天工开物》“乃粒”一章里,介绍中国南北粮食主要作物时,专门辟了“水利”一节。宋应星专门介绍了与水利相关的“牛车”“踏车”“拔车”“桔槔”“风车”“辘轳”等机具,还介绍了人工修建的“浅池”“小浍”(“浍”,田间水渠)等小水利工程。

《天工开物》记述:

关于筒车:“凡河滨有制洞车者,堰陂障流,绕于车下,激轮使转,挽水入筒,一一倾于枧(jiàn,引水的竹、木管子)内,流入亩中。昼夜不息,百亩无忧”;

关于风车:“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既可“救潦”(火案,“潦”即积水),又可“济旱”,“去水非取水也”,“以便栽种”……

宋应星果敢地说道:“天泽不降,则人力挽水而济。”对人的尊重,不仅仅是对神的怀疑,同时也是对皇权的挑战。在《天工天物》“乃服”一章里,宋应星明确写道:“人为万物之灵。”1610年,伟大的人文主义者莎士比亚在其《哈姆雷特》里写过“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从中西比较学来观察,宋应星的“人为万物之灵”与世界近代史的人文精神同步。

(摘自2017年4月12日《光明日报》)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