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科育人落到实处
实际工作中,教师们会感觉对学生的德育效果不理想,原因在于对德育的认识不到位,德育目标不够明确,思想上只重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忽视了其他学科的育人功能。德育的主渠道应是学科育人,教师首先应做到学科育人。
找到结合点,做到“教”和“育”的融合。每篇课文都有德育的元素,关键要找到德育的结合点,在渗透上下功夫,做到“教”和“育”的融合。在日常教学中,我注重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让学生的思想受到洗礼。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祖国的语言文字美,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正确的、高尚的道德熏陶。《梅花魂》讲述了一位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课文形象生动的语言令学生沉浸其中,很快进入情境,在读中明情,在读中悟理。然后抓住“有气节的人”进行文本拓展,列举了文天祥、岳飞等有气节的英雄人物,让学生感受“梅花魂”就是“民族魂”。学生通过字字句句感受到作者起伏的情思,领会梅花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在自然状态下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我也做到了“教”和“育”相结合。
找准立足点,实现“教”与“做”的统一。教师不仅要言传,更要注重身教,在教学实践中找准立足点,实现“教”与“做”的统一。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对学生有影响。要求学生不迟到,我课前3分钟在教室门口候课;要求学生环保,我主动捡拾校园里的垃圾。一开始我班的晨读纪律不好,我决定把讲桌变成我的学习桌,每天早晨不再站在讲台上监督同学,而是专心看书学习。一天、一星期、一个月过去了,渐渐地,学生们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晨读纪律自然好了。教师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说到做到的品质是对学生最好的品德教育。
抓住兴奋点,做到“内”与“外”的一致。内外一致、言行合一是德育的目的。要想做到这一点,新颖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必不可少。活动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教师要潜心研究,精心设计,捕捉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非常羡慕记者采访,在学校组织的共创“文明礼仪学校”活动中,我借鉴《焦点访谈》的形式,让学生充当小记者,用心观察身边的方方面面,对不文明现象、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学生们在访谈中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也规范了自己的行为。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抓住学生的兴奋点适时引导,就能实现学生由他律向自律的转换。润物细无声,把德育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做到内与外的统一。
德育不仅仅拘泥于一个固定的模式,学科教师不应该放过任何一个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机会,不断探索实施德育课程一体化的方法,把学科育人落到实处,积极实现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