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张店:下好“区管校聘”一盘棋
校长不再受行政级别限制,而是通过“多元化”渠道,实现了无障碍轮岗交流;教师不再是“一校定终身”,而是从“学校人”变为“系统人”,实现了统一管理。这是淄博市张店区近年来全面推行“区管校聘”出现的新局面——关系理顺了,渠道畅通了,校长、教师“动”起来了,优质资源辐射力强了,全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一盘棋也下“活”了。
“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管”出编制新格局
“区管校聘”模式下,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对区域内师资的宏观调控能力居于首要地位,该如何进行有效的“管”?
张店区教育局抓住教师编制管理这一“中心”,实施“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的管理机制,“管”出了全区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气象、新格局。
该局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全局性思维进行战略规划,联合区委组织部和区财政局、编办等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意见》、《张店区〈农村及薄弱学校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方案》等文件,以提供制度保障。其中,“总量控制、城乡统筹、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教师编制管理机制和教师岗位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是关键。
“动态调整,破解了学校‘临时性’缺人这一亟须解决的问题。”张店区实验小学校长宋刚告诉记者说,由于张店区中小学女教师比例大大高于男教师,育龄女教师较多,尤其是二胎政策放开以后,女教师“生育性缺编”的问题更加突出。是区里的“临时周转编制”,解了学校的“燃眉之急”。
据悉,为解决这一难题,张店区按省政府56号文件精神,以不超过教职工总量5%的比例增设了中小学教师临时周转编制专户。在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将编制分配到全区各学校,在总量范围内提出中小学岗位设置具体意见,并根据学校编制及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岗位设置数量,统筹全区师资配备,实施动态管理。2016年,张店区设立中小学教师临时周转编制110个,在同年度的教师招聘中用了75个专户名额,有效缓解了师资短缺问题。
在教师“结构调整”过程中,“增强农村教师岗位吸引力,鼓励名师到农村任教”是实现优质师资城乡统筹的关键。张店区严格落实“分配专业技术高级、一级岗位时向农村及薄弱学校倾斜”政策。农村及薄弱学校高级、一级职称岗位设置比例,在规定的比例上限基础上上浮2个百分点,产生的名额区域内统筹专项使用,用于吸引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据了解,2016~2017学年,张店区利用上浮比例产生的岗位在农村学校设立了4个名师工作室,每个名师工作室年工作经费1万元。
“按需设岗,竞聘上岗”,“用”出教师新干劲
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就意味着教师从身份上不再属于任何一所学校,只是受聘的岗位在某校。那么,学校该如何有效地“用”?
“聘好用好,让教师安心、开心,他们对待工作才会愿意干、干得好。”张店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要强化区域统筹功能,让人才“各归其位,各尽其能”。
“用好”的前提是要解决诸多学校“超编缺人”的问题——据了解,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现行中小学编制核定周期偏长,不符合学校的现实状况。二是从学校教师的内部结构如年龄、专业上看,不能胜任学科教学的教师长期“占编”。三是因教师患大病、怀孕、生产等因素造成的临时性缺人等。
2016年,张店区教育局在暑期公开招聘80名新教师依然不能解决“缺人”问题的情况下,又争取到区委、区政府的政策支持,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招聘了98名“聘用制”教师,补充到教学一线,确保了多所学校正常开课。
区域统筹模式下,如何确保学校之间的教师结构合理?该区采取“按需设岗、竞聘上岗”的措施,为部分学校的学科相对富余教师走向有需求的学校,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有效促进了校际教师结构的合理优化。
张店区的一名校长告诉记者说:“邻校一名美术教师了解到我们学校美术教师岗位有空缺,就主动向教育局递交申请,参加面试后来到了我们学校,现在工作得很开心,也很努力。”这名教师说:“在原单位因为美术教师富余,所以我面临转岗危机。现在好了,新学校正好缺美术教师,我也有用武之地啦!我一定会倍加珍惜现在的岗位。”
据了解,为了给更多有类似需求的教师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今年,张店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已正式更名为区教育人才服务中心。中心一方面为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一方面根据全区教育系统人才需求状况,及时解决在教师聘任、交流轮岗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开展教育人才素质测评和有关培训工作,逐步建立教师“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性用人机制。
“人岗相宜,关系灵活”,“动”出人才新活力
在张店,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原则中,有两个关键词——“人岗相宜,关系灵活”是为大家所熟知的。
关系灵活,就是在校长、教师交流期间的人事关系上,提供最大限度的弹性空间。
以校长交流轮岗为例。针对以往农村学校存在的办学理念、管理水平相对滞后问题,张店区采取了以打破行政级别限制为特征的校长多元化轮岗交流,共分为3种形式——
一是下乡提升式交流,将城区优秀校干下派到农村学校,以兼职、任职、挂职校长或副校长的形式帮扶农村学校,不再受行政级别限制。
二是进城充电式交流,把有潜能的农村校长、副校长选拔到城区优质学校,进行为期1~2年的挂职学习。
三是城区内转换式交流,即城区学校之间,校长、副校长适时进行轮岗交流。
自2012年以来,参与交流轮岗的校长达到了全区校长总数的95%以上。
如此轮岗,“轮”出了工作热情,也“轮”出了学校的新面貌。位于张店区最偏远地区的沣水三小,校长张涛是在全区校长、教师多元化轮岗交流中被派到学校先后挂职副校长、校长的。2014年暑期以来,张涛依据学校办学规模小、班额小的优势,借鉴北京等地名校的成功经验,在一年级开启了“全课程”实验,打破学科界限,进行学科融合,游戏化、活动化设计教学内容,开辟了一条学校特色发展之路。该校成为全市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样本”。
再以教师交流轮岗为例。根据教师需求,张店区确定了指令性交流、个人申请交流、校际协作交流以及安置性交流(女年满52周岁、男年满57周岁,经个人申请,可以交流到离家相对较近的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等7种方式。
在“指令性交流”中,“新聘农村教师先在城区顶岗优培后再返乡+外地市引进名师先在农村支教两年再回城+城区骨干教师到农村支教”的新模式,不仅持续为农村学校输入新生力量,而且大大优化了师资结构。
“要实现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和常态化,促进学校内在的变革能力有效提升,在管理上就要‘刚柔相济’。”张店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一方面建立刚性制度,城区教师新晋升一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必须有在农村、薄弱学校支教1~2年的经历,另一方面对交流轮岗教师实施职称优先聘任、考核指标单列、表彰项目专设等柔性管理政策,为推动“区管校聘”一盘棋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