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 一定要划清学科界限吗? 从升旗仪式看教育 校志编纂不能间断 “一指禅”当休矣 教师专业成长何去何从? 粘贴加工的毕业照暴露虚假教育 以“毕业礼”代替“撕书节”如何 法治信仰需要从小养成

第7版:教育杂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杂谈
07

以“毕业礼”代替“撕书节”如何

□ 段思平

“还有几天,我们就要离开学校了,同学们压抑很久的情绪只能通过撕书来宣泄。这样的方式确实给你们带来了许多麻烦,还请你们多多谅解和包涵。我也真诚地代表同学们向你和其他叔叔、阿姨说一声:‘对不起,谢谢你们!’”连日来,四川省一位即将高中毕业的女生写给保洁员的一封信在教育界热传,许多教师、家长为其点赞。(据66《成都商报》报道)

撕书这事儿从好多年前就有了,近年来更是成为不少高中毕业班的“保留节目”,有人还美其名曰“撕书节”。可是,为什么这种粗暴对待书本、知识、财物的风气没有得到遏制,反而变本加厉呢?很多教育工作者知道,即将面临高考、告别中学的学生,需要特殊的纪念仪式和宣泄活动。“撕书节”宣告了学生们对“应试教育”的反感与不满,是高中生对毕业活动的“私人定制”,是“我的青春我做主”的个性张扬。

当然,撕书虽有其缘由,但不是一种值得倡导的方式。高考这一关确实很艰难,但在漫长的人生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更难过的坎儿、更艰巨的考验。比如,今后,你在工作中受委屈了,能把公司与客户签好的合同撕掉吗?如果你迷恋这种暴力带来的快感,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减压,那么就很不利于今后的人生成长。

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为学生安排更好的“毕业礼”,给学生一个机会来回顾、总结,去憧憬、祝福。如今,很多学校不是没有毕业典礼,但往往着眼于宏观视角,重复着校领导讲话和表彰优秀毕业生的机械流程。对此,大多数毕业生觉得事不关己,他们的情感需求在“传统毕业仪式”中无法得到满足。

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学习一些世界名校的做法。他们在“毕业礼”中尊重个性,更体现学生的价值,而不是让学生沦为配角。比如,可以举办一场舞会活动,邀请知名校友与学生谈心,给予更多学生发表毕业感言的机会,让各班组织一次特色班级活动,等等。只有用创新的毕业仪式与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让学生的毕业需求得到满足,学生才不会在“撕书节”中寻找毕业的滋味。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