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落而满盘活”
——乳山市试点推行“小班化”教育改革工作纪实
2016年以来,乳山市扎实开展“小班化”教育改革试点工作,学校基础建设、教学改革纵深推进不断取得新突破,以实实在在的成绩回应了社会关切,提高了办学满意度,起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
超前谋划,启动“小班化”试点
近年来,随着人口出生率的持续下降以及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乳山市农村中小学生源逐渐减少,小学、初中的平均班额分别仅为35、35.7人,“自然小班”在乡镇学校普遍出现。
2016年,山东省正式启动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工程。同年,乳山市以“综合改革推进年”为主题,纵深推进校长职级制、信息化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并以分层教学、特长生培养、学段教学衔接研究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新路径。该市教育局在准确预测未来“小班化”教育新常态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小班化”教育不仅兼具突破性地促进学生个体发展、针对性地促进教育资源均衡、主导性地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等独特优势,而且还能有效整合课堂教学、课程开发、教育评价等改革项目。于是,他们在认真学习南京等地经验的基础上,在威海市率先启动了“小班化”教育改革试点工作,研究制定了五年规划和年度工作指导意见,明确了改革推进的“路线图”,确定了引领未来素质教育的“先手棋”。
协同推进,强化过程管理监控
“‘小班化’不仅涉及教育体制、教学管理诸多要素的调整,还关系传统教育的延续和变革、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因此,我们坚持高标准起步、高质量推进的原则,科学规划,做足调研、领导、启动三篇文章。”乳山市教研中心主任孙希敏说。
围绕着“小班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依据,乳山市教育局严格按照“材料真、数据准”的要求对改革试点的可行性、具体措施等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关于“小班化”教育改革的调研分析报告》,确定了“小班化”教育改革的思路。该局将9所基本条件许可、实际保障可行的乡镇义务教育学校确定为首批试点学校。按照顶层设计、层层推进的策略,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小班化”教育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工作指导组、教育研究组,形成了协同配合的“1+2”领导体系;在教育局层面建立了“季度调度、学期考核、年终考评”的全链条评价督导机制,在教研中心层面建立了周信息上报、月工作简报制度,强化过程管理调控,适时组织试点学校和示范学校的评估验收。
多措并举,形成改革合力
今年5月9日,乳山市育黎镇中心学校四年级(2)班教室内,语文教师正在开展作文解析。28名学生分为7个小组,按照“U”字形座次围坐在一起。经过讨论、交流,各组选出最好的文章进行展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自从开展‘小班化’教学以来,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高了,课堂真正‘活’了起来。”教师高鑫由衷地表示。
为满足下一步市区学校“小班化”教育需要,2016年,乳山市决定提前完成省、市下达的解决“大班额”任务,投资4亿元,实施了解决“大班额”工程,启动了10个新建、改扩建学校项目,确保能够满足未来5~10年乳山教育的发展需求。为把这项利民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乳山市政府构建了“1+2”行政推动机制,并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设立了解决“大班额”问题工作办公室,对所有项目实行“代建制”,确保所有项目今年暑期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为引领“小班化”教育新常态,着力打造一支满足“小班化”教学需求的师资队伍,乳山市教育局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一方面,市外借智,组织相关负责人及试点学校的校长赴南京考察学习,带着事先准备的实验工作困惑和疑虑,与专家、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探讨,全面接触、深刻把握“小班化”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市内挖潜,在教研中心设立“小班化”教学研究室,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试点学校进行分阶段、分层次、分系列的指导培训,重点强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习惯培育等。乳山市教育局还根据需要下发课题研究任务单,组织试点学校运用自选或指导课题的方式开展课题研究,发挥好“课题带动”的杠杆作用。强化教研指导,将“小班化”教育改革与特色学校建设、信息化教学、拓展性课程研究等进行“合并同类项”,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目前,我市的‘小班化’教育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已在教师培训、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性成果,但在经费投入、政策保障、考核评价等诸多方面还面临着新问题。下一步,全市要上下联动、群策群力,驰而不息地抓实、抓细每一个环节,抢先打造区域教育的新高地。”乳山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