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职业教育 高密中专:烈火炼就专业“真金” 增强中职学校魅力还需下足功夫 青岛交通职业学校:招聘会上设“擂台”  吸引企业来选才 中职教学更要因材施教 从普通教师到首席技师

第4版:职业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职业教育
04

增强中职学校魅力还需下足功夫

□ 马希良

处在发展路上的中职教育一直引人注目,但中职教育的处境一直比较尴尬。有些学生家长宁可寻找门路,让孩子上一所普通高中,也不愿意让孩子就读职业学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中职学校自身缺乏魅力。问题的核心是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没有吸引力,即“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解决不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却让学生家长认同中职学校,无异于与虎谋皮。

那么,如何重塑中职学校形象,增强职业教育魅力呢?还得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即政策保障、实训引领、就业指导。

政策保障就是要做到依法办学、依法治校。要想真正做到这些,不能“静等花开”,而是要“主动出击”。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撸起袖子”实打实地干。国家在振兴职业教育方面出台了不少好的法规政策,各地也配套了实施细则,但关键还在于落实,即执行的问题。执行政策方面的最主要的推手就是中职学校所在的地方政府,所以中职学校办学不能仅仅搞好教育教学就行,还要对学校工作做全面“体检”。同时,还要引入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对学校进行检测与评估,检视存在的办学短板,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事关学生就业的问题上,更应该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借助于政府的行政驱动力量解决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解决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消除家长对孩子前途的焦虑与担心,加强学生上中职学校的信心。

所谓实训引领,就是中职学校一定要重视实训,明确树立“实训与教学等同,在特殊情况下实训优先”的办学思想。长期以来,一些学校名义上是中等职业学校,实际上还在办普通高中班。有的学校虽然举办职业班,但是缺乏必要的实训设施设备及场地。因此,他们只重视职业理论的教授,在学生的实习实训方面下的力气甚少,或者干脆忽略。中职学校要做的就是克服一切困难,借助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东风,一方面加大对原有实训设施设备及场地进行改造升级;另一个方面引进与企业同款同型的机器设备,聘请企业优秀员工来校指导学生实训。另外,还要做好校企衔接工作,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实习,扶持学生走好从学生到学徒,再到准员工,最后成为员工的四大步。

就业指导就是赴企业拓展就业渠道,对学生进行就业前辅导,对家长开展学生就业前景展望工作。在一些地方,学校不努力促成学生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而是搞“数字就业”。在临近毕业时,学校就业指导办公室发一张“临时就业登记表”,让学生、家长找人到一些单位盖章,再交上来。然后,学校向教育主管部门上报。这样,学生就算“就业”了。这样做,不仅坑了教育主管部门,也坑了学生,还坑了家长,最终会坑了学校自己,使其声誉跌落,进而陷入“招生难”的困境。

据今年3月在北京举办的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披露,按欧美发达国家高级蓝领工人的比例测算,预计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高级蓝领工人的缺口将达3000万至5000 万人,特别是操作层面缺乏文化素质高、技术精湛的优秀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中职学校要想在未来搭上中国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快车,就绝对不能玩弄“数字式就业”、“伪就业”、“假就业”,而要本着为企业输送实用人才的原则,不忘初心,努力解决学生家长后顾之忧,俯下身子,到企业做好联络工作,为学生就业奔走,为学生签订就业协议费心费力。同时,还要做好学生入职前的培训工作,让学生熟悉国家就业方针、规律政策、用工制度、劳动法规、职业道德、人际交往、职业礼仪、职业安全知识和技能、生活安全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尽快适应企业的工作、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家长对中职教育的信心,点亮他们憧憬中职教育的心灯,从而激发学生倾心于中职教育,选择到中职学校就读的豪情,激发学生立志成为大国工匠的梦想。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