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 由野鸽栖息济南某中学想到的 “教”与“学”辩证谈 “安全公约”不能替代“安全教育” 经典画读 抑制校园欺凌不能总在“风雨后” 阅读经典走向灵性教育 爱是打开心灵之窗的钥匙

第7版:教育杂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杂谈
07
【新闻热评】

抑制校园欺凌不能总在“风雨后”

□ 张学炬

624,网上传出北京市延庆区的一名学生在厕所里被逼着捡拾粪便的视频,延庆区教委获悉后立即启动调查程序。经查,涉事学生均为延庆区第二中学的初中学生。目前,调查组已经找到所有涉事学生及其家长,就事情原委进行全面调查。学校已经安排专业教师对受欺凌学生进行安抚和心理疏导。(据625《北京青年报》报道)

强逼同学捡拾粪便,不管出于什么动机,都是一种赤裸裸的欺凌行为。事故发生后,当地主管部门迅速行动,采取了及时的补救措施。这是必要的,但总给人一种亡羊补牢之感。笔者认为,抑制校园欺凌,有关部门和学校要做到未雨绸缪。

关于抑制校园欺凌的文件,从中央到地方都下发了不少。然而,很多学校并没有予以重视。甚至有的教育工作者自信满满地认为:“这是别人家的事,与我何干?”因此,有些学校顶多开一次教师会,领导干部说一说、讲一讲,班主任听一听,也就了事,很少采取具体措施。只有在事件真正发生后,他们才想到防范。但是,事情已经无可挽回。此时,学校即使能把“校园欺凌病”医好,也会伤筋动骨。

俗话说:“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我们在治疗“校园欺凌病”时,为何不做一名“上医”呢?其实,仅做“上医”是不够的,还要力争做一名“上上医”。也就是说,学校要时常“强身健体”,即开展各种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自我保护教育、法治教育等,打出一套“组合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增强学校自身的免疫力,让学生练就一副“金刚不坏”之身。

欺凌和被欺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双方都是“问题学生”。欺凌者缺乏法治意识、规则意识、人文情怀,被欺凌者缺乏的是自救意识、自保意识。就拿这起案件来说,被欺凌方又为何那么顺从地去捡拾粪便呢?是偶然如此,还是一贯如此?是自己有错在先,还是别人无故加之?在那种情况下,他有没有更好的解决之道?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身上的这些问题总会以不同的形态呈现出来,多多少少地暴露出他们性格的缺陷。比如,有的学生懦弱,有的学生霸道,等等。对于这些情况,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不可能毫无察觉。如果他们能多关心一下这些学生,并及时联系其家长,与其家长齐心协力,开展必要的教育,也许就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有些做法不是不能实行,而是有的干部和教师不愿付诸行动。

学校领导平时也应当多做一些调查走访工作。一是多询问一下班主任,看看各个班级有没有一些共性的问题,要不要请专家进行“会诊”或进行专题讲解,对于其中的一些个别学生要不要重点对待;二是要经常走访一下家长,借助家委会,倾听学生家长的心声,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及在家里的表现,为“会诊”提供更多的第一手资料。

立德树人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有些常规的东西,教师并非不知道。对于有些事情,比如学生哪些方面出现问题了,对于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如何开展必要的教育,等等,教师都应当及时去做,不能等,也等不得。

其实,这些问题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与学校功利化的办学理念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学校只有真正把“育人”放在中心位置,并切切实实地去做,这种校园欺凌事件才能杜绝。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