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孝道教育 促进学生成长
学校文化透视办学思想,折射办学理念,彰显发展之魂,是一部孕育生命的校本课程。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中心小学立足镇域文化资源优势,以“打造乡村美丽学校,创建师生幸福生活”为使命,以“孝”为主旋律,致力构建“生态环境美、学校生活美、师生形象美、品质内涵美”的特色学校文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开辟了一片蓝天。
一、营造王祥故里孝文化的育人环境
“冬日乡屯鱼鲜见,王家逸事亦奇哉。解衣竟向池中卧,泼刺双鳞跃上来。”这首感人肺腑的小诗记述了东晋王祥卧冰求鲤、孝奉百般虐待他的继母朱氏的动人故事。时光已经走过了1800个春秋,但孝圣王祥的至孝善举却一直深深地感动着孝乡人,并奉为传家之宝,辈辈传诵,代代相承,致使这里民风淳朴、文明和谐。
白沙埠中心小学坐落于孝河之畔,与卧冰亭依水相连,与孝友祠隔河相望,与孝河园前后相邻……丰富的孝文化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学校开展孝道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学校以此为使命,立足小学生品德发展现状,为从根本上解决“生命教育缺失、感恩教育缺位、心理发展缺憾、习惯养成缺漏”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开发了“孝”本课程,建设了新孝道文化,在实践中充分融合孝资源,科学规划,开放建设,通过“通路、通水、通墙”等措施,使校园与其他孝文化景观融为一体,相映生辉,形成了以校园为中心,以孝河、孝园、孝祠、孝广场为内容的大校园特色自然景观文化。
“春日‘碧水蓝天相辉映,日照桃花飞彩霞’;夏日‘莲叶轻摇伴柰树,荷花细撩卧碑亭’;秋日‘幽香漫飘迷蜂蝶,几多游人醉船中’;冬日‘通河白莲映红鲤,一片孝心写丹青’”的自然风光,将校园映衬得更加美丽,生动的孝文化景观将学校渲染得更加厚重。
“荷香飘逸书香校园,孝道润泽孝乡学子”已成为学校自然生态文化的写真,为学生的生命拔节提供了一份爱的土壤。
二、丰富创新孝文化的育人内涵
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航标,特色文化则是学校发展的标签。白沙埠镇是孝圣王祥、友圣王览、书圣王羲之的故里,学校就坐落在“三圣”的家乡——孝友村。为提升文化品质、推进特色发展,2010年,学校以“三圣”的品质——“孝、友、书”为主题元素,确立了“以传承孝友文化、弘扬书文化”为支撑的特色发展方向,加快“创特色、求跨越”的进程。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学校本着“高起点、高定位、高品位”的原则,确立了“孝亲贤、友天下、书春秋”的特色办学理念,确立了“让校园充满爱、让和谐生成美、让人文孕育情、让智慧成就人”的办学追寻,确立了“与孝圣相约传承孝道文化,与书圣交流光大书法艺术”的办学使命,确立了“慕孝圣善行、扬中华孝道、养优秀品质、育四好少年”的育人理念,并以此为指导,开发新孝道教育教材,制定新孝道教育课程标准,完善新孝道教育策略,建设新孝道文化,创新开展新孝道教育活动,让新孝道教育根植富含“孝、爱”等元素的现代文明土壤,沐浴经典文化的雨露阳光,吮吸学科课程情感融合的生命泉水,长成参天大树,让学生在文明传承中悟“新道”、践“新道”、行“新道”。
三、让孝文化处处育人
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工作中,学校遵循“确立高品位的办学理念,建设高品格的文化校园,营造高品性的教育生态,促进高品质的生命成长”理念,坚持“人本、传承、发展、创新”的原则,精心打造校园环境,营造浓厚的孝文化氛围,建设了“以传统孝道故事为主题的学生自书自画的百米画廊;以卧冰求鲤亭为起点,以二十四孝故事叙事诗为主题的滨河感孝墙;以王祥从孝的故事为主题,以悟孝养德为主旨的馨德亭;外观形似卧鲤,富有深刻孝文化内涵的校徽;以‘陶情励志’为追寻的旭日文化广场;以‘和汩汩流歌吟秀春丽夏色秋情冬,沐渊渊古韵凝懿德博知旷心远志’为主旨的颐心诗廊;以传统美德故事为主题的百米德育长廊;以寓言故事为主题的百米知行画廊;以‘弘孝扬爱’为主题的孝文化园,以‘知书悟法’为主题的书文化园;按楼层分别以‘孝、德、读、研、践、展’为主体,以‘集、画、写、编’为主要形式的专题文化长廊”……分“孝道叙事篇、经典诵孝篇、画说孝道篇、课题研孝篇、形象展孝篇、情景思孝篇”进行具体展现,并将“以‘热爱’为寄托的红色文化,以‘智慧’为寄托的紫色文化,以‘感恩’为寄托的橘色文化,以‘信心’为寄托的蓝色文化,以‘和谐’为寄托的绿色文化”进行了充分整合和有机融合,力求使内容成线、形式成片、整体成卷,呈现出了“十园六路一广场”的特色校园文化格局,使校园充盈着情、流淌着爱、绽放着生命……
以“孝”为主旋律的个性文化建设,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涂上了爱的底色,并让白沙埠中心小学站在了特色发展的新起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