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三味文摘 锡林郭勒东乌珠穆沁旗 数字阅读并非洪水猛兽 触屏设备影响孩子睡眠 老舍会武术善讲演 拖延的本质是害怕失败 丝绸之路与四大发明西传 标准化考试不等于选择题

第5版:三味文摘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三味文摘
05

标准化考试不等于选择题

□ 包天仁

客观标准化考试起源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美国,因为移民、留学生筛选和两次世界大战人才之需,使采用选择题为主的所谓客观考试选拔方式得以广泛使用。后来随着计算机阅卷评分的便利得到推广。

我国引进这类考试题型大约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与1977年全面恢复高考几乎同步。随后,选择题就像疯狂的外来物种一样迅速传播。

选择题说是客观,其实选什么考点、用什么选项都是非常主观的。关键是,在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里盛行的选择题型,不是真正的标准化。

从总体上看,中考和高考各科试题中选择题比重过大,高考总分750分,有320分为选择题,占比超四成,尤以中、高考英语试题中选择题最多。我们把选择题使用多的考试误认为是客观标准化考试,是我们被误导了。

上世纪80年代引进英语标准化考试的关键人之一——原广州外国语学院院长桂诗春教授曾发表《对标准化考试的一些反思》一文。他强调标准化考试并不等于选择题,标准化考试就是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较高的考试。桂诗春教授在文章中痛斥搞“题海战术”的“应试教育”,痛惜标准化考试被误读、误用。

选择题最大的缺点就是效度较差,难以考查考生的真才实学和应用能力。这种仅限为对正误的辨认和判断猜测的题型,很难命制,常常支离破碎,既考查不出考生的真实学业水平,也考查不到考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由于这种试题的错误信息(干扰项)输入大于正确信息(正确答案)的输入,常常误导学生,对平时教学的反拨作用较差,极易造成大面积考试抄袭作弊行为的发生。选择题是被用来考查离散性知识点,多为四选一或三选一,因为选项多,可以随时组合,似是而非,可以选来选去。命题对题目和考点的确定并不客观,而是非常主观随意的。

有人讲,教育改革中凡是技术性的改革都成功了,这个技术性的代表就是标准化的选择题使用计算机评分。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大错特错,因为考试的主要目的是测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业成绩,而非评卷、阅卷、打分的便利。

也有学者指出,技术应用在测试上可能是个误导。是否能用这种考试测量和判断出学生的能力,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实际上,即使在美国,各类计算机辅助的所谓标准化考试至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争议和质疑声从未间断。即使美国在一些领域试行“机考”,也要同时配备传统的笔试,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而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的考试选择题却采用的极少。

我们要认识到伪标准化考试的模式化——模式化的考试和大量选择题的采用,使得一些师生选择走捷径:靠无休止的做题和猜题技巧,在短期而至的考试中尝到甜头,无心参与真正的教学改革。这种做法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背道而驰。

当务之急是总结、反思半个世纪以来中外教育考试与评价的得失,应主要在考试的种类和考试的题型及内容上加强研讨,在稳中有变的大原则下,加大考试改革力度。

(摘自2017515《中国青年报》)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