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校长视线 “项目学习”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从“董明珠定规矩”说起 构建科学的阅读教学体系 校长该如何提升人格魅力 “隐形资助”体现的是尊重 平等沟通的魅力

第5版:校长视线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校长视线
05

“项目学习”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 北京师范大学青岛附属学校校长 赵春风

“项目学习”倡导给学生提供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驱动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这个核心问题的过程中尝试探索、学习和应用相关的多门学科知识。完成“项目学习”任务,不仅意味着驱动问题得以解决,而且意味着学生的团队合作、解决问题、沟通交流、信息分析等能力以及分析、比较、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有效提升。在每个项目学习中,还配有一个供参与者自我对照、检测和评价整个学习过程与任务完成质量的量规,即评价标准。量规不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而且具有“前置性”和“嵌入式”的特点。它能给学生提供“以终为始”的学习支架,彻底改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先学习、再检测、通过检测结果知晓知识掌握程度的状态,同时也能使教师在教学中避免评价的情绪化、随意性。

我们学校自2014年开始尝试设计适合学生生命成长的项目学习。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后,教师不断调整项目学习设计中符合学生兴趣、学科课程与社会实际的标准,先后开发了一系列项目学习课程资源,如 “我是小小慈善家”、“图书馆还书装置”、“我是跳绳设计师”等。其中,最成功的是海洋课程的项目学习。海洋课程属于地方课程,每周0.5课时。在课程运行过程中,我们首先遇到了师资短缺和学习内容局限于课本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难题?2016年,我们开启海洋课程项目化的尝试,每学期会选取一个周的下午进行全校的海洋课程学习活动,每个年级的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蓝色海洋》书籍设计项目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用5个下午的时间进行研究、展示、评价。这样一来,真实而有趣的问题、开放而有序的环境、丰富而有深度的活动、多元而民主的互动,让学生们在集中的时间内用各种形式共同研究海洋问题,学习和理解海洋知识,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师资短缺问题,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海洋周”学习中,各个年级首先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主题:一年级学生研究海洋生物,创作海洋题材的画作;二年级学生研究舰船,做舰船模型;三年级学生用太空泥制作海洋动植物;四年级学生研究蛤蜊的生活及特点;五年级学生研究海带的生长及价值;六年级学生创作海洋科普绘本。各年级学生在查阅资料、小组合作、动手实践、评价展示的过程中,将美术、语文、海洋、数学等知识融合在一起。以六年级创作海洋科普绘本为例,在“海洋周”开始前一周,教师们就提前带领学生们观看纪录片《海洋》,阅读海洋科普读物,引导和激发他们从纪录片中寻找创作的灵感。“海洋周”开始前的周末,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本学习指导手册,明确下一周的学习任务。学生们则利用周末的时间,通过网络、书籍、调研等多种途径和方式搜集绘本主角的资料,并做成思维导图;然后创编500字的海洋科普绘本,绘制18页的绘本草图。周一至周四下午,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脚本进行绘本创作;周五下午,打破班级界限,进行全级部范围内的展示学习活动。学生们经过资料搜集、剧本创作、绘本制作、解说展示,对其所研究的海洋生物有了深入的了解,对相关问题也有了比较深入的思考。“一百次泛泛的说教不如一次亲力亲为的体验。”这样的学习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学生们喜欢,激发起更浓厚的学习热情。

几次项目学习的实践后,我们惊喜地发现,与常规的课堂学习相比,项目学习实现了4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由坐在教室里听、跟着老师学,变为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激发自身的潜力。二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在项目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协助者。当学生在学习上产生困惑时,教师才点拨、指导,进而因材施教。三是评价方式的转变。以往,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主要是考试,而项目学习的评价方式主要是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评价标准是量规。这样做更注重过程性,因而形式更多元,结果更客观。四是学习成果呈现方式的转变。在项目学习中,学习成果呈现方式丰富多彩,演讲、绘画、小制作、小论文、研究报告书、PPT、倡议书、模型、创意说明会、手机APP等都成了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写作能力等得到了提升。在项目学习中,学生体验到了真实的学习过程,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能力。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