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科学的阅读教学体系
针对阅读碎片化、课内外不衔接,阅读内容不系统,特别是重阅读活动轻阅读内涵、重课外阅读轻课内阅读等问题,我校改革阅读教学,构建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内阅读为主、以课外阅读为辅的阅读教学体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阅读课程包括三大板块,即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和经典诵读。其中,以课内阅读为主,课外阅读为辅,经典诵读为伴。课内阅读有文本阅读教学——师生学习语文教材时,随堂推荐阅读2-3篇文章,选文主要来自语文主题丛书中的精选篇目;随堂阅读不低于10分钟,可适当进行当堂交流。同时还有每周一节阅读课,除阅读主题丛书剩余的部分篇目外,包含其他共读书目,形式可以是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师生阅读分享交流、自主阅读等。课外阅读主要包括语文主题读本剩余篇目阅读、共读书目阅读和自主阅读,引导学生利用每晚半小时、午阅20分钟、双休日及节假日等时间进行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阅读。经典诵读主要以《经典诵读》为读本,利用每天晨诵10-20分钟和课前3分钟诵读。内容编排如下:一年级,《三字经》节选及儿歌;二年级,《弟子规》节选及儿歌;三年级,《笠翁对韵》节选及古诗;四年级,《笠翁对韵》节选及古诗;五年级,《增广贤文》节选及古诗;六年级,《论语》节选、《大学》节选及古诗。此外,学校还设计了特色经典诵读内容,根据学校“以传统文化立校”的办学理念,专门设置特色经典诵读内容。一年级的诵读内容是中华成语儿歌、谚语儿歌,二年级的诵读内容是唐诗,三年级的诵读内容是朗朗上口的声律启蒙,四年级的诵读内容是宋词,五年级的诵读内容以《大学》为主,六年级的诵读内容侧重于小古文。
课内阅读立足于深化课堂教学研究,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一是重点研究“30+10”语文课堂,研发了“导、汇、品、悟、延”五字教学法。把“延”字环节时间定为至少10分钟,保证学生随堂阅读主题读本不少于10分钟。这样就倒逼教师思考:本来40分钟讲完的课如何在30分钟内讲完?如何做到精讲、少讲?这就需要教研组集体备课,根据教学目标找出能够引领全文的一个或几个问题,然后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努力构建一种以教材为例、以阅读为本的“大语文”课堂。二是重点研究阅读指导课和阅读交流课。阅读指导课主要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与技巧,把学生领进阅读的殿堂。基本流程为:激趣导课,书目简介;抛砖引玉,重点赏析;共读故事,总结方法。阅读交流课则是让学生来展示分享,品尝阅读的乐趣。基本流程为:回顾阅读内容,精彩句段分享,个体感悟朗读,优秀成果展演,总结评价提升。每学期中期组织语文学科素养竞赛,如汉字听写大赛、作文竞赛、日记大赛、阅读能力竞赛等,成绩以5%的比例纳入语文教师教学成绩量化。
课外阅读立足于构建语文“宽”课堂,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一是“日推进”:坚持每天午阅20分钟,每晚读书半小时,鼓励亲子共读,家校携手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班级手心网为平台,随时上传相关的图片、视频、体会等。中高年级倡导做文摘卡片,随时记录所思所感或好词佳句。主题读本阅读评价以“一米阅读”软件测评为主。二是“周推进”。每周三中午,低年级开展“故事妈妈进教室”活动,中高年级开展级部内走班式阅读演讲。每周五下午举行读书练笔展评。三是“月推进”。每月初的周一早上,教师把本月的共读书目及书目简介以海报的形式在校园里展示,由一名阅读先行者对本月共读书目进行阅读推介,以此激发带动更多的阅读行动者。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三下午的“快乐课程”定为语文阅读综合成果展示,给阅读搭建交流分享平台。还把每年的9月定为“读书活动月”,通过读书推介、图书超市等形式让学生享受一场阅读的盛宴。四是“学期推进”。每学期末,班级、年级、校级层层评选“书香家庭”、“书香班级”、“书香教师”、“书香学生”。在一年一度的传统文化艺术节期间,学校组织大型阅读展示。五是“节假日推进”。每个节假日向学生推荐必读书目、选读书目,让假期充盈浓浓的书香。